商業週刊/外資「薪」酸 王牌分析師少賺千萬
文●柯敬廷
六月初,臺北天空陰雨綿綿,是典型的梅雨天氣,外資圈口耳相傳一則小道消息:「UBS(瑞銀證券)的Jonah(程正樺)聽說要跳槽走人,到底是不是真的?」
火線人物、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被問急了,只能向周遭友人吐苦水自我解嘲:「也不過就是跟香港老闆意見有些不合的地方,乾脆休個兩週的假,重點是根本沒人找我談,若要跳槽是要跳去哪?」
程正樺傳聞之所以夠分量,關鍵在於他是目前臺灣外資圈少數還具有「一咪」(編按:One Million,一百萬美元)身價的產業分析師,但以現階段臺股成交量來看,即便程正樺「有行」、恐怕也「無市」,因爲出得起這價碼者幾乎屈指可數。
「都是證所稅害的!」一位重量級外資分析師大吐苦水說,外資分析師薪水大減原因之一來自臺股成交量急遽下滑,自去年證所稅議題成爲朝野爭論焦點開始,從以往動輒逾新臺幣千億元到最低僅新臺幣五、六百億元水準。
外資券商獲利向來「看量吃飯」,證所稅雖然不會課到外資一毛錢,但所帶來的成交量大幅萎縮衝擊,駐臺外資券商卻是「同受其害」。只能眼睜睜看着國際股市迭創新高,而臺股卻呈現「低量盤整」走勢,搞到最後只有駐臺外資券商人人自危:「成交量這麼低,下一個捲鋪蓋走人的是不是我?」
數據很現實,一位美系外資券商主管舉例表示:「近兩年來客戶所下的單,高度集中在臺積電、鴻海、宏達電、聯發科、大立光、F-TPK(宸鴻)、聯電等大型權值股的情況非常明顯,反映的是臺股行情不好、成交量低,客戶越想往權值大、流動性佳的股票鑽,對其他中小型股而言,只能說得承受這惡性循環。」
一位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以市值近千億美元的臺積電爲例指出,臺積電算是臺股成交量與流動性最佳的股票之一,光一天下單量,通常可以貢獻比重達兩位數以上的手續費收入,「我要是老闆,當然把資源都放在大型權值股身上!」
只是也不見得有機會能追蹤大型權值股的分析師就能高枕無憂,近期包括港商野村證券負責鴻海的戎宜蘋及摩根大通證券負責臺積電的徐禕成陸續離開就是最好證明,也難怪外資圈人人自危,只求保住飯碗。
「連看大型權值股的分析師都可以砍掉,你就知道現在外資券商緊縮的動作有多積極。」一位在外資券商領域有超過十年經驗的外資分析師說,外資券商緊縮研究部門人事的動作,往往都是砍在股市最差的時候,「過去十年來的經驗,每次都是這樣。」
遠有美國政府的金融改革,近有臺灣證所稅影響,外資分析師近年來的「薪情」不佳,可說正是臺股在全球股市近年來表現不佳下的受害者。
【 更多報導 】
小資族千萬別聽戴勝益的話理財 愛說「屁啦」、「哇塞」、「靠」:你是講話不得體的職場白目人嗎? 給年輕人的忠告:到澳洲打工,不如去大陸工作 廉價、方便、服務好》臺灣人最愛住的旅館:病房 爲了新人好,參加婚禮請把你的相機收起來※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