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張家輝跟自己鬥! 小諧星27年翻身影帝
▲「其實,非常痛苦。我從來沒有想要走這條路(喜劇),」張家輝(右2)自剖90年代曾大量演出喜劇的心路歷程。(圖/商業週刊提供/攝影許世穎)
文/黃亞琪
「我覺得是跟自己鬥!」這是拿下兩座香港金像獎影帝、也是近3年香港電影票房保證演員張家輝,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對自己27年演藝生涯的形容。
2008年電影《證人》讓他連奪7大獎項影帝,推上演藝高峰;兩年前的《激戰》讓他再次坐上影帝寶座,該片也成當年度香港票房冠軍。張家輝也是近3年香港電影最多產的影帝,去年就有4部電影由他出任男主角,且部部賣座。
甫於臺港中三地上映、耗資新臺幣8億元的警匪鬥智片《赤道》,創下由三地加上韓國,共7位影帝、男神出演紀錄。夾殺在戲精王學祈、張學友、池珍熙之間,劇中飾演反恐小組組長角色的張家輝,一點也不遜色。
三年前以《寒戰》勇奪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編劇的陸劍青,一語道破連續拿到2次香港金像獎影帝張家輝的定位,「他原本的職業就是警察,現在成爲『演』香港警察最佳代言人。」香港名導杜琪峰、林超賢也曾如此讚譽過他。
令人玩味的是,這位量質兼備的影帝,「存在感」卻很低,大家對這位「警察影帝」的「記憶點」並不高。正因爲外型沒有令人驚豔,他只能靠磨演技讓大家看到他。
演好一位香港警探,眼神要利、姿態要軟。以這次《赤道》爲例,是他歷年演出警察角色中位階最高的反恐小組組長。裡面有場武戲,要以灌水刑求一位女嫌,只見張家輝眼神一發狠,一秒不到就灌水下去。
一場跟「戲精」王學祈對手文戲,因對方位階比他高,張家輝「收」得自然,從頭到尾低頭,不用眼神對應對手,以凸顯低階警探地位。
收放自如的演技,來自大量思考。張家輝先從「模擬」,練習角色心態的揣摹。他舉例,新聞、網站短片、音樂,甚至一張傳單,都是他思考內容的來源。
從思考別人行動的心態,繼而「模擬」,儘管他不喜歡人際互動,但也形塑出張家輝的角色風格。
三年前在《激戰》中,他飾演一名拳擊手,相較對手戲、30出頭的年輕演員彭于晏,已經45歲的他毫不遜色。爲鍛煉出一身肌肉,他整整9個月僅吃蛋白,還請教練爲他設計練身課程。
「等到一個企盼角色,就是要做到位,但要我重來一遍,我可能也做不到了!」難得看見他笑,笑容背後,其實是一位演員精益求精的態度。沒有被成功光環給綁架,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挑戰自己。
演藝路上,不世故的他,選擇的方式是「跟自己鬥」,用實力說話來規避人際雜音。「我覺得『演員』兩個字背後,不光是說,你跌到那個點(只能演諧星),人家覺得你就是那樣,你就該那樣;這不是演員,是木偶。永遠都是一個木偶。」他語重心長的說。
以《證人》獲得影帝,他致詞時將自己比喻:「我就像一架名牌工廠內不起眼的失修機器,沒有人注意,但這個獎項就像潤滑油,令它繼續運作。」他,「不起眼」,但專注在演技中發出曖曖內含光的姿態,早已深植人心。
【 更多報導 】
同學全身PRADA,我只買得起ZARA》移居美國20年領悟的「種族歧視」真相
30K上班族必看》退休金存10年,就有900萬,是怎麼做到的?
「只要你考前三名,媽媽就很高興了」對孩子說這句話,讓我遺憾了15年
臺灣人錯誤養生觀:吃冰對身體有害
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爲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