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茶都使用茶精」降成本? 業者揭露秘辛
▲茶廠業者解開神秘的手搖「茶」秘辛。(圖/食力food NEXT提供)文/張越評
手搖飲料市場不斷擴大,許多業者都紛紛前仆後繼地踏入此領域,風格也因此越趨精彩多樣,然而不論怎麼變化,消費者仍最重視它基底裡甘醇的茶香,年輕世代也因爲手搖飲料店的興起而開始愛上喝「茶」,《食力》探訪了飲料的背後,有個秉持着安全品質,在臺灣深根20餘年屹立不搖的專業茶飲原物料廠伂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伂橙公司),尋求消費者對於手搖飲料店茶原料疑問的解答。
手搖「茶」大多都從哪裡來?1980年代,罐裝茶飲、泡沫紅茶店興起而帶動起國內飲茶的風氣,茶葉進口量也快速成長,時至今日,臺灣每年進口約3萬公噸茶葉,已成長至國內自產量的2倍,進口茶當中又以「越南茶」爲最大宗,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估計,2013年臺灣茶飲原料中,國產茶葉與進口茶葉的比例相差10倍以上,調製飲料用茶几乎9成都來自進口,兩者比例之所以會如此懸殊,一般多認爲是國產茶葉單價高,用作茶飲料不敷成本所致。
伂橙公司董事總經理尤繹宸表示,臺灣茶葉無法用作大規模的營業用途,因此大型連鎖手搖飲料店的茶葉來源,普遍都會有使用進口茶葉或國產與進口茶葉混調的方式處理,並強調茶葉屬於農產品,會因產季或氣候影響而在風味上有所差異,因此,茶葉供應商透過專業人員精細調配各國茶葉,才能使最終茶飲風味喝起來能感覺一致,是身爲茶葉供應商最重要的專業服務,營業用茶葉運用進口茶拼配維持風味,其實合情合理。
茶葉產地與安全品質有關係嗎?而現今臺灣消費者普遍認爲國產茶葉比進口茶葉安全、品質好,但其實臺灣茶與進口茶兩者之間,並無法從單價直接解讀作進口茶葉就是不安全、不衛生、品質不好,部分中小型手搖茶飲店都會以「全來自臺灣」來作爲品牌標榜,但尤繹宸對此表示,臺灣茶葉與好品質兩者間無法直接劃上等號,其實,更應該說是消費者有臺灣人「愛用國貨、支持國產」的情結。
但近來越南茶因一連串連鎖手搖飲料店農藥殘留檢驗超標而形象大壞,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訂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要求手搖飲料店業者自2015年7月31日起,現場調製的茶飲料應清楚標示茶葉原產地,若混合2個以上產地,也應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消費者在買飲料的時候稍微尋覓一下,都能發現它的身影。
而《食力》調查後發現,2015年4~10月食藥署公告,越南、斯里蘭卡等6國輸入之茶葉及乾燥玫瑰花等產品實施逐批查驗結果,期間統計不合格數爲越南27件、印度17件、日本9件、德國8件、法國6件、斯里蘭卡4件、中國4件、美國3件、印尼1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件,以件數論越南茶佔了多數,好像真的很不安全,但伂橙公司食品安全部組長陳君如提醒,若公平一點,參照各國進口總量來比較,越南茶佔了進口總量約7~8成,換算成不合格比例來說,日本茶葉不合格比例反而還比較嚴重。
此外,2016年6月1日食藥署公告邊境查驗統計「進口茶葉」近3年不合格率,大約落在3.5~3.9%,自2015年10月後已大幅下降至2%,而茶改場凍頂工作站第93期茶訊中《2009~2014年茶葉農藥殘留監測統計資料》顯示,國產茶葉不合格率則由12.2%降至4%以下,國內外農藥殘留查驗結果其實根本差不多,尤繹宸亦對此補充茶農藥大多都屬脂溶性物質、難溶於水,甚至在高達300多度C的環境下才會溶出,這也代表茶湯中溶出農藥的機率其實非常小。
無論是國產或是進口茶葉,其安全性與品質必須自產地開始把關,尤繹宸表示以伂橙公司本身爲例,進口茶葉爲確保品質,可以契作方式與茶園合作,依照臺灣標準種植,而若非契作茶園則在洽商前由兩方互相告知法規並做比對,確認後經評估索取樣品檢驗,確認無虞纔會再進行下一步洽談合作。▲茶葉產地與安全品質有關係嗎?(圖/達志示意圖)
越南土地遭落葉劑污染,種出來的茶還能喝嗎?因越戰時期美軍曾於越南叢林區噴灑落葉劑,因此盛傳越南土地遭受污染,栽種生產的茶葉有安全上的疑慮,但事實上落葉劑的主要對象「雙子葉植物」,「茶樹」就是其中之一,如傳言所說越南的茶園土地有落葉劑,其實本身就是一則悖論,若有落葉劑存在根本就長不出茶葉。
此外,該擔心的是落葉劑中的成份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在舊有製程中,會產生2,3,7,8-四氯雙苯環戴奧辛(TCDD),其列屬第一級致癌物又被稱作世紀之毒,有鑑於此議題涉及範圍廣大且有其嚴重性,食藥署曾對此透過外交部去到越南當地查證,得知臺灣進口的越南茶葉多種植於當時的美軍休假區,且像烏龍茶、包種茶葉也大多是臺商到越南投資所產製的「臺式烏龍茶」,主要生產區域集中於越南林同省保祿市、大叻市、單陽等地,這些地區自法國殖民時期就已屬主要農用地,並非原始林等戰區,因此並非當時被噴灑落葉劑範圍。
但要說茶葉中會檢出戴奧辛卻確實是有可能的,除了茶葉之外,同時在蔬菜、衣服、灰塵上也都有可能檢出,2014年當時擔任食藥署代理署長的姜郁美表示,戴奧辛已成爲了這一世代的環境賀爾蒙,因此存在普遍,但戴奧辛的水溶性不佳,大多是富含油脂成份的肉製品、蛋製品等比較容易吸附,因此要探究茶湯裡的戴奧辛可以說是有點多慮。
手搖飲料爲了降低成本,是不是都用品質很差的茶葉?尤繹宸認爲茶葉大約1斤茶單價150~300元,以成本算起來單杯手搖飲料也差不了多少錢,不見得手搖飲料店就是使用品質差的茶葉,選擇茶葉等級與種類主要是取決於希望呈現什麼樣風格與味道,此外等級低的茶也並不代表就是不安全,可能是因爲含較多副茶(製程中破碎的茶葉,或較老、較粗的茶,或茶梗、茶枝等),主觀風味感受上也許有差異,但跟農藥殘留等安全判斷卻不相關聯。
而茶葉看起來不是完整葉型,也並不能代表使用的是爛茶,每種茶葉都有自己的茶體和適合的濃度,就如同每種咖啡豆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風味,爲了要在沖泡時萃取出最佳狀態的茶湯,粗細度與沖泡法都要隨其特色而調整。而以紅茶爲例,其分爲原茶葉以及經CTC(Cutting, Tearing and Curling)製程的茶葉,CTC意表切割、撕裂、捲曲成細條,尤繹宸表示若製作茶包時是直接使用原茶葉,會遇到茶葉在機臺中架橋,或在茶包中過於佔體積,反而無法使茶葉充分展開等問題,另外經過CTC的茶葉可以縮減沖泡時間,使茶的風味較快釋放到茶湯裡,業者並不會因爲茶葉品質低而特地把它拿去揉碎,全球都是用CTC紅茶來作爲奶茶基底,其實最主要就是單純的要達到「好喝」的目的。
手搖飲料店都使用「茶精」省成本?有傳言說手搖飲料店很黑心,茶精滴一滴就開始賣,尤繹宸對此表示其實也沒有業者會選擇要這樣做,茶精要喝起來跟真正的茶湯一樣是不可能的,但據瞭解有高濃縮茶湯,概念類似濃縮果汁,可依比例稀釋後使用,滴入茶湯也許能增添濃度,但這種做法呈現出來的風味也不太會受到消費者青睞,現在這樣的現象其實已經很少見。
再回到法規與科學爲基礎來討論,使用茶風味的香料並非就是罪大惡極,香料本就是合法可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只要依法適量使用是無安全疑慮的。
多元風味本就是茶產業需要的基本特點,使用香料也大多並非是爲了要增加茶湯濃度,而是爲了提供其他特殊風味,以伯爵茶來說就是紅茶混合佛手柑香料而來,若消費者在選購時仍有疑慮,食藥署已訂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自2015年7月31日起,如果沒有用茶葉調製並以香料調製出茶風味的飲料,品名皆須標明「○○風味」或「○○口味」字樣,購買時可自行留意品名來作爲選擇依據。本文由食力foodNEXT 【茶廠業者解開神秘的手搖「茶」秘辛】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