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能代表蔡英文?兩岸政策豈能用猜的
蔡英文自被民進黨正式徵召參選2016以來,有多路人馬代表或試着解讀她的兩岸政策。但沒有任何一撥人的解讀能夠準確定位,也即能夠獲得蔡英文的認可的。這固然是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所致,但仍想探究,到底誰說的能夠代表蔡英文?不斷對兩岸政策的放風,是蔡英文的授意還是基於其他什麼策略?
截至目前,能夠被梳理到的,試圖代表蔡英文或者被解讀爲蔡英文周邊政策的,至少有6路人馬。
第一路是民間代言的柯文哲。先是在訪問時說「一箇中國不是問題」一度被視爲是民進黨、蔡英文周邊的民意紓解和試探動作。筆者判斷,這在主觀上民進黨至少不會和柯文哲有這類合作。這源於柯文哲不是一個容易被操控的人。對一個不按常規出牌的人,任何利用都是利弊並存的。蔡英文陣營還犯不上冒這樣的風險。但像大陸一樣,借力使力,既觀察對方的反應,又紓解島內民意。對蔡英文陣營來說,柯文哲充其量是個意外。
第二路,是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他對美國的訪問,被視爲要化解美國對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疑慮的先遣部隊。這點應該沒有疑問。但最終還需要大陸方面有明確的態度和蔡英文到美國親自說明纔算過關。
第三路人馬是民進黨大陸事務負責人趙天麟。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以海基會董事的身份,參加林中森率領的海基會董監事團赴大陸參訪。海基會每年都有董監事團赴大陸參訪,這是2008年以來,民進黨派任的海基會董事首度登陸。他一度被視爲是蔡英文溝通大陸高層的密使。但因爲訪問大陸的身份遮遮掩掩,無法直接獲得和大陸高層相見的機會。如果沒有授權向大陸高層傳遞更進一步的資訊,包括更高層的專門的會見。結果顯見,此舉並沒有多少實際的作爲。更多意義上,是向美國做出了一個自己有這方面努力的動作。大陸方面不會主動傳遞出高層會見的意願的。以不變應萬變,不會配合民進黨做這樣的表演。這一路人馬,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端的要看獲得了什麼樣的授權。但不是單純的私人行程是可以想見的。
第四路人馬是謝長廷。謝長廷日前曾經說出兩岸的關係不能沒有進步。這是以一個曾經競逐過大位的過來人的口氣說的這番話。對蔡英文兩岸政策可能的改變有一種體諒、提醒的作用。因爲場合並不正式,可以判斷,這也是謝長廷自由發揮的一段講話。因爲其身份特殊,被視爲部分幫到蔡英文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路人馬是最近剛剛發生的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範世平。根據大陸《環球時報》轉載的臺灣《中國時報》的消息,範世平在21日表示,「如此一來,蔡英文若能解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僵局,讓中間選民相信她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將不會重蹈2012年美國不支持她的覆轍;且若大陸最後認爲蔡英文在臺灣因無賣臺包袱,在阻力小的情況下反而兩岸關係會進展更快,讓國民黨在兩岸事務中由主角變配角。」不要說範世平在臺灣兩岸研究中所具有的分量頗爲不足。僅就其解讀的東西,也只能是想當然耳。將蔡英文操控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看做是其兩岸政策解決的能力和示好顯然爲時過早。如果綜合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個性,更像是一個準當選人在利用國民黨現在的力量爲其當選後清除兩岸交流政策上的一些障礙。尤其是不知道他如何能夠從蔡英文競選宣言中解讀出:蔡英文說「民進黨對九二共識不否認,也不承認」。即便是範世平獲得蔡英文身邊人的授權,這彎拐得也有點太大。何況其根本是胡亂猜測。
第六路人馬,是前幾年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在大陸發展和培訓的一大批世界各地,主要還是大陸的粉絲已經在自覺發揮作用。不清楚這些人,這次在新浪微博發起的力挺蔡英文的討論,是否得到過洪智坤的親自指導。事實上這些人在以上述消息爲基礎的近乎有組織的討論、氛圍營造,是在大力消除大陸民衆蔡英文的臺獨印象。討論突出的言論表現爲:當年李登輝開始並非主張兩國論,而是希望彼此承認分治對等的政治實體來進行協商談判。但因爲大陸要價太高而流產。這種切入,對當初被視爲「兩國論」的起草者的蔡英文是個很不錯的正名方式。蔡英文可能會推行“一國兩府”也是他們解讀和推介的重點之一。按照這批人的素養和個性,相信今後還會爲改變蔡英文形象,並以兩岸統一爲載體,推進大陸的進步,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也不乏藉此攻擊大陸現行體制的人羣聚。大陸相關智庫對這部分的忽略實在是個錯誤。
上述各路人馬都或多或少跟蔡英文有聯繫。但能夠進入其核心至少能夠真切領悟到蔡英文兩岸政策的方向的人並不多。有些是外界任意聯想,有些是用以自高身價。出現這些亂象,蔡英文陣營不是第一時間進行澄清。事實上是在利用其支持者一貫的各自爲戰的作風。這些周邊動作,對緩解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壓力,在民間醞釀各種想像,必要時進行有利於自己的操作,打下了很好的輿論和民衆基礎。
出現上述都試圖解讀蔡英文兩岸政策走向的多路人馬,其根源還在於蔡英文兩岸政策截至目前都還沒有明確和成型。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纔會導致現在的局面。而希望通過各類這樣的解讀,各取所取矇混過關顯然肯定不可能的。不知道大陸官方是否對一些大網站有過特殊的指令。以本人長期觀察和寫評論的經驗看,民間批評蔡英文的文章被推薦力度大大減小。也許是針對整個臺灣的作爲,但至少針對蔡英文的官方應對不足夠、民間的言論不鼓勵是客觀存在的。
●作者畢殿龍,河南,資深評論員,臺海評論家,以寫國際時事和臺灣評論爲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