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區阿戛鎮:大頭菜如何變成羣衆增收“硬菜”?

初冬的陽光,溫暖而不幹燥。有着百年曆史的鹽井古屯在冬日暖陽裡迸發着別樣的活力。大頭菜種植基地裡,老百姓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鹽井古屯,隸屬六盤水市水城區阿戛鎮,有鹽井村、中壩村、齊心村、箐口村、羣福村、慶豐村等6個行政村。屯上地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一直以來,當地羣衆循環着以烤煙爲主的一年一茬的傳統農業種植,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未將當地良好的土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羣衆的增收渠道。

阿戛鎮鹽井村長勢良好的大頭菜。

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土地資源優勢,拓展老百姓的增收渠道,進一步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這成爲阿戛鎮黨委、政府的心頭大事。阿戛鎮瞄準了的當地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邀請專家對土壤成分進行檢測分析,主要負責同志分赴四川、重慶等地考察瞭解市場、對接企業。2023年,阿戛鎮決定在鹽井村試種植適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並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大頭菜產業。同時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技術支持,動員黨員、幹部及羣衆開展試種。

但是對於一直以來習慣了烤煙、玉米、洋芋等傳統農業種植的當地老百姓來說,大頭菜種植對他們來說算是一種冒險,心中不免有諸多的疑慮。

“剛開始種植大頭菜的時候,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大家都在種,到時候賣到哪裡去呀?賣不出去怎麼辦?很擔心銷路的問題!”村民王富義道出了當初的疑慮。

農機作業人員指導羣衆種植大頭菜。

爲了最大限度消除試種羣衆的擔心和疑慮,鎮村幹部齊心協力、分工協作開展試種保障工作,主要負責同志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物資等支持,農技人員全程進行種植、管護指導,村組幹部帶頭示範,並做好試種服務。

“爲了能夠使大頭菜種植落地見效,我們積極爭取了上級政策支持,邀請專家對土壤進行檢測,同時全力向上爭取育苗資金購買種子、化肥等物資,並對接確定了收購企業,徹底解決羣衆的後顧之憂。”阿戛鎮黨委書記周志鴻說。

餘芝鴻是阿戛鎮的農技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鹽井村人,第一個就帶頭試種:“我是學習農業種植技術的,對大頭菜種植我也很感興趣,就想着何不在這方面施展一下自己的一技之長呢?我就和幾個同事一起種植了50畝左右,種植很成功,而且好多老百姓看到我們種得這麼好,都來找我們學習種植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努力,2023年試種的100畝大頭菜平均每畝產量5300斤、每畝產值3200元,讓試種羣衆一開始就嚐到了大頭菜的甜頭。

鎮村幹部實地指導大頭菜種植管護。

有了2023年的成功試種基礎,2024年烤煙採收一結束,阿戛鎮就緊鑼密鼓着手擴大種植規模工作。第一批試種的黨員羣衆也成了當地大頭菜種植的“領頭雁”,在他們的示範帶領下,120餘戶脫貧羣衆主動投身到大頭菜種植中來,鹽井、中壩、齊心、箐口等四個村完成大頭菜種植1100畝,預計產量4500噸,預計收益達360萬元,可實現羣衆每戶增收3000元,真正讓“農閒地”變成了羣衆的“增收田”。

“阿戛鎮始終將產業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豐富產業內容,拓寬羣衆增收渠道,着重把大頭菜產業發展壯大,讓大頭菜成爲羣衆的增收‘硬菜’,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周志鴻說。(文/羅金花 圖/阿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