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故事——異國追夢的女人們

(原標題:她們的故事——異國追夢的女人們

新華社北京3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鄭昊寧 沈敏)她們是在海外創業的女人,有的在動盪環境中孤身打拼,有的隨夫遠嫁卻打造了一片個人天地,有的抓緊機遇成了時尚弄潮兒……她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爲此必須付出什麼,她們的夢想腳踏實地。

戰地田園的苦與樂】

“太陽出來我爬山坡,爬到了山頂我想唱歌……”王秋紅和她的阿富汗員工喜歡一邊在廚房幹活一邊“對歌”,《大花轎》和曲調悠揚的阿富汗民歌相繼登場,大家感覺“挺帶勁兒”。

眼下這個光景,王秋紅特別需要這個熱鬧勁兒,畢竟,她開設的是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僅存的唯一一家中餐館

現年42歲的王秋紅2005年來到喀布爾,2007年開了這家中餐館。“當時什麼都沒有,從選址、找廚師、準備餐具,到柴米油鹽,全是自己和朋友一點點湊出來的。”

10年裡,喀布爾的安全形勢因爲反政府武裝的捲土重來逐漸惡化,襲擊、爆炸、綁架越來越多,“中國人都快走光了,餐館就剩我一家。”因爲安全問題,餐館已將主要經營方式調整爲外賣送餐。

爲什麼堅持?王秋紅挺實在:“既然來了,就好好幹,絕不輕易放棄。”而且,她捨不得10年來相依爲命、叫她“紅姐”的阿富汗員工們。

王秋紅(中)和她的阿富汗員工們。(新華社記者代賀攝 )

“經營狀況不好,餐館兩年沒有給員工們漲工資,但大家依然不離不棄。有時候我也想是不是要離開阿富汗,但總捨不得這些兄弟姐妹。有人看病、生孩子、需要錢結婚等等,我都是能幫則幫。”

比如拉馬贊,18歲就來店裡打工,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中文和中國菜都掌握得挺好。拉馬贊小時候受過槍傷,走路不靈活,王秋紅2014年還特地帶他到廣州看病。

店裡7名阿富汗員工如今都能獨當一面,“現在他們包餃子、炒菜都比我好,甚至能做火鍋”。大家還在院子裡開闢了一片菜地,耕種、收穫……

王秋紅總盼着阿富汗局勢能好一點,想法很簡單:這樣她就可以多賺點錢,回家看看爸爸媽媽

【是“妻子”,也是“校長”】

另一個來自北京的“紅姐”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郊安了家。上世紀80年代,王麗紅在清華大學校園邂逅來自烏干達的留學生阿尤布,於是成了非洲人的“媳婦”。

烏干達當地人會親切地叫她“妻子”,意指非洲人的妻子,但他們也會敬重地稱呼她“王校長”,因爲她創辦了“魯揚子中學”。

“中國熱”在世界各地興起,烏干達也沒落下。作爲烏干達教育部認可的唯一一所以中文教學爲特色的中學,魯揚子中學在當地頗有名氣。

王麗紅(左二黑衣者)和她的非洲學生們。(新華社記者袁卿提供照片

工作強度很大,我也會感到疲憊。可是每當看到學生的進步。我總會感到欣慰和滿足,”王麗紅說。

有兩個孩子很調皮,某天晚上甚至把學校教室窗戶拆了跳牆跑出去。按照學校規定,他們應被開除,但“王校長”並沒有這樣做,反而一次次鼓勵他們。“最終這兩名孩子改正了錯誤,還上了大學,孩子的家長都覺得不可思議,”她說。

一些人對非洲有落後的刻板印象,但在王麗紅眼裡,體驗多彩斑斕的非洲文化是“好玩”的經驗。她說,孩子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丈夫的關心、與非洲人的交往和文化碰撞,都是她快樂的源泉,“在教育行業創業,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弄潮不怕跨界

從留學德國學習金融,到美國華爾街工作,再到毅然辭職攻讀全美最有名的設計學院——帕森斯學院,祖籍安徽的胡媛媛在“三級跳”中實現華麗轉身。2013年,她創立自己的時裝品牌“Vivienne Hu”,把店鋪開在了紐約下城時尚人士聚集的SOHO區,在大牌雲集的紐約時裝界自立山門。

轉行學設計很苦,但胡媛媛覺得自己趕上了好時候:“中國與國際社會在各個領域的對接已經越來越緊密,目前是中國設計師在國際時裝界嶄露頭角的最好時代。”

服裝設計師胡媛媛。(受訪者本人提供照片)

她說,中國時裝設計方興未艾,互聯網技術又大大降低了時裝交流、展示、推廣的門檻和成本,“對於新一代設計師挑戰權威、顛覆前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條件”。

眼下,胡媛媛正積極籌備建立“Vivienne Hu”上海旗艦店。“中國時尚行業處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無論政府推動還是民間熱情,都對這個領域的人才培養極其有利。”

胡媛媛設計的女裝風格,幹練、明朗、大方、剛中有柔,吸引了衆多粉絲,其中不乏好萊塢大牌女星。她說,她想詮釋的新時代女性形象是“像男人一樣工作、獨立,而且性感”。

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向海外創業,不管是時裝設計師胡媛媛,還是生意人王麗紅、教育工作者王麗紅,無論身處何地,這些女性創業者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做才能實現夢想,不曾懈怠。(參與記者:新華社喀布爾分社代賀,坎帕拉分社袁卿,北美總分社袁悅楊士龍

(原標題:她們的故事——異國追夢的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