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博「地震帶上的共同體」特展 回顧臺日地震歷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27日起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灣日震災國際特展。(圖/臺史博館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國立臺灣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27日起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灣日震災」國際特展,展出地震傳說圖繪文獻檔案災難影像紀錄、震災留存物件,帶觀衆看見同樣面臨地震災害的臺灣與日本,對地震的不同文化想像,以及震災對於社會文化的影響及相關記憶的保存。

難得的是,這次的展覽從日本借展了許多首次來臺展品,包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精彩江戶時期的地震鮎繪;而筑波大學借展的跨越國界關懷311東北大地震後的避難所及祈福物件,據悉是311地震後目前唯一有計劃性留存震災後的生活物件;東京都立橫網町公園復興記念館收藏的日本1923年關東地震的災難物件,如火災造成的變形器物、臨時避難所的生活物件、小朋友震災經驗畫作也將首次在海外亮相

而由臺史博協助搶救保存的2016年臺灣206南臺灣大地震文物也即時在展覽中呈現,透過物件,讓大家一起見證歷史。

這些精彩的展品,主要透過臺史博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從2年前開始建立的夥伴關係所彙集而成,透過交流互訪,交換、研究與解讀臺、日地震相關史料,並以展覽合作的方式帶領檯、日兩地觀衆,看見不同文化下的地震史與震災記憶。

今年1月11日曆史民俗博物館率先推出「臺灣與日本—與震災史同步回顧近現代」特展,本次則由臺史博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展覽開幕式在日本311地震等紀念歌曲中揭開序幕,由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及臺史博王長華館長,與日本歷博久留島浩館長等人共同剪綵,鄭麗君部長表示,此次兩國的國家級歷史博物館的交流合作,以公衆歷史的角度發掘與民衆息息相關的歷史及經驗,不但與文化部推動的建立、保存國民記憶概念相符,也開啓跨國雙邊學術與文化領域新的研究課題,爲未來臺、日文化互動開創出更多可能性持續發展值得期待。

在臺灣的展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臺史博在2016年南臺灣206地震中,與臺南政府共同合作,協力現場搶救回許多民衆的生活記憶物件,經由臺史博的緊急處置、修護、建檔後,持續辦理物件招領。臺史博王長華館長表示,深耕公衆歷史,爲當代典藏是臺史博的使命之一,身爲保存臺灣歷史的當代博物館,在遇到206地震時,臺史博即刻意識到做爲一個位於臺南的國家博物館,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