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份鳥類國家報告 鳥類觀察資料累計逾820萬筆
圖說: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僅剩100多隻,曾被認爲已滅絕,直到2000年在馬祖再被發現,後來被稱作「神話之鳥」(呂翊維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鳥類是反映棲地環境狀態的重要指標生物,鳥類活得好不好是一個國家環境是否健全的指標,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正式發表「2020臺灣國家鳥類報告」,透過公民科學和監測調查的鳥類類羣和特定鳥種,首次報導其族羣狀態、數量變化趨勢、受威脅程度以及保育策略與行動,該報告鳥類觀察資料逾820萬筆,預計3周後供各界下載使用。
全臺灣目前有確切紀錄的野生鳥類共有674種,其中有52種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29種繁殖鳥類的數量在減少、15種度冬水鳥的數量在下降,這些都是臺灣自然環境劣化的警訊。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表示,許多重視環境健全和鳥類保育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南非、澳洲和紐西蘭等,都會定期整理鳥類調查紀錄併發布「國家鳥類報告」,作爲環境狀況的重要基礎資訊,也是環境劣化的預警機制。
呂翊維指出,報告中的監測資料時間自1972年至2019年,目前「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鳥類觀察資料已逾780萬筆,eBird Taiwan資料庫中更有47萬3000筆賞鳥紀錄。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說,臺灣在eBird系統每年的更新筆數都排進全球前十,更是東亞第一。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表示,這份鳥類國家報告「是國家大事,也是鳥界歷史性的一刻。」鳥類資料是目前生態系資料中累積最完整的,希望未來植物、魚類等生物類羣也可以有國家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