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520後新政府應發展對俄關係

今年紀念二戰勝利71週年閱兵活動壓軸的前蘇聯T-34戰車。(美聯社

每年5月9日,是俄羅斯爲了紀念納粹德國投降而制定的勝利日。而在今年的勝利日,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也一如既往的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大遊行,以展示兵力並激發民衆的愛國熱情。做爲世界上面積最大,且領土範圍橫跨歐亞大陸國家,俄羅斯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臺灣帶來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只是,直到目前爲止,俄羅斯看在大多數的臺灣人眼中,卻仍然是個十分陌生的國度。

5月7日,俄羅斯軍人舉着國旗與以前蘇聯軍旗爲藍本的勝利旗參與閱兵預演活動,可見俄國人何等重視5月9日這天。(美聯社)

缺乏「左眼」的二戰史觀

冷戰時代受到「反共抗俄」國策的影響,中華民國政府透過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國防大學所培養的俄國研究專家,都是以在意識形態上擊敗蘇聯爲主要目標。因爲從國民黨的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就是在蘇聯的支持下才能夠在日本投降後短短不到4年的時間席捲大陸。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紅軍在二戰期間抵抗軸心國的一切正面事蹟都不可能在臺灣得到正面的推廣與宣傳。

畢業自東華大學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業餘研究俄國政治與思想史的學者賈尚軒在接受《中時新聞網》訪問時,就表示在國共內戰思維的影響下,臺灣欠缺「左眼」的二戰史觀。他指出:「畢竟蘇聯是共產世界的老大哥,中共又受到蘇聯扶持了一段時間,其中兩彈一星的計劃就是俄國人援助大陸的項目之一。」

即便是在蘇聯於1991年解體,中華民國恢復了與俄羅斯聯邦非官方的經貿與文化交流後,俄國人蔘戰並且擊敗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的歷史雖然已經不再是政治上的禁忌,但是卻又因爲「本土化」史觀在臺灣崛起而遭到忽視。因此,雖然國立政治大學與私立淡江大學都有俄羅斯研究所,但是若想要從蘇聯角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的資料,還是隻能夠參考由大陸方面翻譯的俄國書籍。

在71年前這份用來紀念二戰勝利的海報中,蘇聯紅軍不忘加入當時做爲盟友的中華民國國旗,張廷安認爲這正是臺灣與俄國未來發展民間文化交流的共同記憶之一。(網路照片)

「俄國經驗」能給臺灣什麼教訓?

臺灣近年引進的二戰電影,如《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與《怒火特攻隊》(Fury)等,清一色是以英美盟軍在西線戰鬥的故事爲背景。就連唯一一部描述東線戰場的《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也是由法國導演尚-賈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所指導,由美國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推出。

只是,隨着越來越多檔案的解密,如今就連歐美學界也普遍承認在歐洲戰場上抗擊法西斯的主力爲蘇聯紅軍。許多資料顯示,約有80%的德軍在二戰期間投入了以對抗蘇聯紅軍爲主的東線戰場。來自臺北的二戰蘇聯軍史研究者張廷安表示:「臺灣長期以來缺乏對東線戰場,特別是東線北端戰役的相關研究或專書的出版,我個人認爲是很可惜的。」

張廷安先從軍事方面的角度指出:「我們長期熱衷於大規模包圍機動戰的相關研究,卻忘了過度重視運動包圍戰而忽略消耗戰,正是二戰日本陸軍兵學被批評的重點,也是臺灣如今的問題之一。衆所皆知,德軍裝甲部隊的素質即使到戰爭中後期依然優於蘇軍。但是德軍裝甲部隊的突破往往受制於其他戰線遭遇蘇軍重壓,只能倉皇放棄原定的進攻或反擊作戰,改投入已經遭受重創的戰線救火。」

接着,他又從政治與文化層面思考了臺灣在俄國研究上的缺憾:「二戰東線戰場上許許多多的人倫悲劇,受到雙方廝殺而無家可歸的難民與種種罄竹難書的戰爭罪行,也往往被大多數的臺灣人給忽略。這讓我們對於自身歷史的回顧,與看待其他國家朋友的歷史記憶,都出現很大的斷層,甚至有淺碟化與爲賦新詞強說愁的現象。這對如今國際化的世界,是非常不妥的。」

就連蘇聯在抗戰初期援助中國的歷史,在今天的臺灣也是鮮爲人知。張廷安指出:「國民教育與民間長期對蘇聯抱持着偏見,因此許多人看到俄國人就直接認定爲壞人,看到二戰蘇聯援華的事蹟就直接假定爲僞造。曾有電視臺在播放大陸出品的抗戰片後,影評人直接表示二戰蘇聯對中華民國的援助一事應爲因電影需求而編撰的故事,而非史實的往事。」

去年,馬英九總統雖然已經公然表揚了抗戰初期來華助戰的俄羅斯飛行員與擔任蔣委員長軍事顧問的俄國將領崔可夫(Vasily Chuikov),但是卻沒有像大陸那般肯定在1945年出兵東北的蘇聯紅軍。這一點,可能還是與蘇聯紅軍在進入東北期間軍紀表現不佳,乃至於暗中扶持8路軍壯大,並在最後順利的從中華民國政府手中奪取大陸政權的歷史有關。

即便如此,張廷安仍認爲這起名爲「八月風暴」(Operation August Storm)的軍事行動,對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同盟國而言,還是帶來了一些不可否認的正面效益。對此他表示:「關東軍牽制了一定數量的蘇軍,使這些單位必須長期在遠東保持一定的實力。換個角度看,蘇聯遠東部隊也牽制了當時的日本陸軍最精銳的數個師團。」

他認爲,如果日本能夠解決補給問題,然後將這些用來對付蘇聯的關東軍師團轉移到關內或者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也會帶給國軍、英軍與美軍相當大的困擾。張廷安指出:「除了在戰場上摧枯拉朽般解決了關東軍,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讓日本的政府高層死心:再也沒有其他國家願意作爲中間人來介入盟國與日本的和談,有體面的投降再也沒希望了。」

也因爲蘇聯出兵東北縮短了二戰結束的時間,張廷安認爲俄國人實際上減輕了東亞各佔領區內老百姓的痛苦。所以,他並不認同許多國內外學者的說法,認爲蘇聯紅軍選擇在美軍於廣島還有長崎投下原子彈後纔出兵東北,是種撿便宜的投機行爲。張廷安指出:「若日本繼續抵抗,東南亞地區將面臨接下來的英軍反攻,饑荒將更爲嚴重等等。」

提到臺灣與俄羅斯未來有沒有可能在二戰歷史紀念上找到更多共識,張廷安坦白承認有相當大的困難。他指出:「以臺灣目前年輕人的思潮來看,也有一定難度。畢竟我們這一輩人受日本影響很深,提到蘇聯在二戰中的角色就會提起俄方的戰爭罪行:比方對東歐各國與德國婦女的暴行、西伯利亞戰俘返還、對東歐各國的掠奪等等。」

相反的,張廷安反而認爲傳承了中華民國二戰記憶的人,能夠與俄國人在歷史記憶上找到共鳴。張廷安表示:「國家都是被侵略,父執或祖父那代人都是拿起槍桿保衛國家;而在淪陷地區,侵略者的反遊擊作戰也都留給當地百姓痛苦的回憶。民間的抗戰史相關協會或許能跟俄國的民間協會有更多正面的交流與互動,分享雙方類似的歷史記憶。紀念已經離開,但留下許多貢獻的父執輩等等。」

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大力推動臺俄關係,圖爲他於2002年7月27日出席臺俄協會成立慶祝酒會。(劉宗龍攝)

展望未來的臺俄關係

隨着蔡英文政府即將於5月20日上臺,張廷安與賈尚軒兩人也都期望臺灣與俄國在未來建立更緊密的互動。張廷安指出:「雖然俄國跟中國大陸是緊密的戰略盟友,但這並不代表俄國跟中國大陸在所有議題上的利害都是一致的。而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時候,俄國對於中國大陸,特別是習近平其實是背後挖牆腳的行動,往往有苦說不出,只能默默吞下。」

所以,張廷安建議臺灣應該利用北京與莫斯科的矛盾,找尋與俄國人的最大公約數。他表示:「臺灣的工業與俄羅斯自身的工業其實是可以互相合作的。而在民間交流上,臺俄之間的文藝、基礎科學研究與宗教等等的交流,其實對於臺俄雙方都會有很大的助益。甚至在兩國軍方的非正式交流上,兩方也能夠受益甚多。」

張廷安也向蔡英文政府建言,指出若未來能夠北進與俄羅斯進行非正式的合作,應該是除了新南進政策外,臺灣可能尋找的另一項外交突破口。只是,有鑑於俄羅斯與中共目前的戰略伙伴關係,張廷安認爲臺北與莫斯科之間的合作與突破最好還是私底下進行,而不是大聲嚷嚷。賈尚軒同樣也認爲,從臺灣本身的國家利益角度出發,政府不宜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美國身上。

從5月9日的大閱兵中,賈尚軒注意到了做爲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哈薩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出席了活動。爲什麼特別注意到哈薩克?對此賈尚軒表示:「哈薩克有哪些國家優勢呢?它除了位於中亞核心地帶外,還有豐富的石油礦產、金屬礦產,加上它的地勢平坦,於是在前蘇聯計劃經濟時代,蘇聯政府就看中這些優勢便在此建立蘇聯的航太工業。」

從地理戰略位置來看,哈薩克也有不可輕忽的作用。賈尚軒指出:「它的地理位置就是處於中亞核心地區,加上它領土廣闊,這也成爲未來中亞鐵路中最重要的戰略地帶。另外從2007年開始俄羅斯南部與周邊地區都非常的不平靜,阿布哈茲民族與喬治亞、敘利亞與伊斯蘭國等這些問題都困擾着俄羅斯官方,於是俄羅斯必須要有個強而有力的盟友,纔有辦法安排未來中亞的戰略佈局。」

賈尚軒認爲,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去年邀請習近平,今年又邀請納札爾巴耶夫的目的,首先是希望與中共還有哈薩克合作發展足以與美國還有歐盟抗衡的航太工業。其次,則是確保在中共「一帶一路」的架構下,確保中亞路上貿易局勢的穩定。賈尚軒認爲,這樣的戰略局勢發展是相當值得臺灣未來領導人注意的。

他認爲,在不久的將來,世界會發展出1個以陸上貿易爲主,並且以人民幣作爲貿易結算貨幣的「陸上聯盟」,以及1個以海上貿易爲主,用美元做爲貿易結算的「海上聯盟」。歐洲與包括日本、南韓與臺灣在內的太平洋第一島鏈將是這兩大強權體系接觸的主要地區。而位於第一島鏈中心地帶的臺灣,看在賈尚軒眼中又能扮演十分關鍵的作用。

因此,賈尚軒認爲臺灣與俄羅斯未來發展關係的機會不可爲新政府所低估。他指出:「就以科技業重要的原物料鋁粉來說,我們所使用的鋁粉有絕大部分就是俄羅斯進口的。同時這幾年俄羅斯遠東聯邦區開發計劃是如火如荼的展開。不只海參崴的綠園開發計劃,其中庫頁島俄羅斯政府還打算在上面建立四個類似新竹科學園區的產業基地。」

事實上,俄羅斯也非常積極的吸引來自臺灣的投資。賈尚軒指出:「還記得大約五六年前,俄羅斯駐臺代表處與臺俄交流協會就曾在新竹舉辦臺俄商務沙龍。他們想要讓更多臺灣的廠商看見俄羅目前的廣大商機,希望臺灣廠商能夠前往遠東聯邦區投資與開發。另外最近俄羅斯政府也開始利用送土地的福利,來利誘俄羅斯人前往遠東聯邦區居住,可以看出俄國政府對於遠東聯邦區的重視。」

所以,賈尚軒建議臺灣應該效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泰國,利用自己做爲「陸上聯盟」與「海上聯盟」緩衝地帶的優勢取得最大的好處。他表示:「尤其是未來若真形成『大陸聯盟』與『海洋聯盟』的話,臺灣的商品若要出口至歐洲必然會選擇路上貿易這一途,因爲在未來中亞鐵路的優勢之下,路上貿易的成本可能會遠低於海上貿易,同時運輸的時間也會相對加快。」

由於俄國、大陸與美國都是臺灣未來一定會碰上的國際強權,賈尚軒建議新政府必須要拋棄昔日國民黨時代的冷戰思維,設法在兩大強權之間取得平衡。他認爲:「這場國際圍棋,大陸目前佔了上風,加上未來的俄羅斯與『一代一路』政策,我們無法避免這次相遇。但要如何維持住這一平衡?只能看未來政府領導人與廣大公民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