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花旗董事長管國霖:三成銀行分行將消失

文:天下雜誌

花旗臺灣銀行董事長國霖22日在2014天下經濟論壇(CWEF)夏季場專題論壇2【無疆界競爭:O2O佈局競賽演講時預測,未來五年,將有三成的銀行分行會消失。他強調,想要邁向數位化銀行之路,對「金融服務」的思考,需要進行徹底的顛覆。

管國霖是以「數位與實體金融」爲題分享經驗,他首先歸納,從線上到線下的虛實整合,有四個重大趨勢,包括「社羣」、「行動」、「數據分析」以及「雲端」。他指出,在社羣部份全球25億人使用網路,有18億使用社羣網站。人口最多的中國有13.6億人口,臉書會員也有13億了。

使用手機的人已經有51億,已經超過使用牙刷的42億人;全球電腦使用者14.5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使用者已經有15億;行動支付人口也已經超過使用支票人口,完全展現「行動」滲透日常生活的力量。

此外,全球有六兆GB的資料量,90%是在過去兩年內產生的,「數據分析」的大潮勢不可擋。2020年全球資料量將達40兆GB,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數據將儲存在「雲端」。

在這四大趨勢之下,外界認爲銀行是線下(offline)的提供者,但管國霖認爲,銀行其實是最虛擬的提供者。畢竟看似線下的銀行,其實有超過八成以上的交易,都不是在大家熟悉的分行完成。

管國霖說,花旗銀行的數位願景,是做「有銀行執照的科技業者」,不是「有科技能力的銀行」。但是到底要做「銀行數位化」,或者是「數位化銀行」呢?管國霖點出,關鍵在於你的思惟是從銀行出發,還是從頭開始就要做數位化的業者。

他強調,想要邁向數位化銀行之路,對「金融服務」的思考,需要進行徹底的顛覆。管國霖指出,早期銀行從客戶的人生特定事件提供服務,伴隨着客戶的結婚生子、退休等需求,有小額借款、房貸等等,根據各階段的重大事件作爲客製化服務依據,銀行與客戶接觸點因此受限。

他說,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就要針對客戶及時的關鍵需求提供個人化服務。例如水電費要繳了、要出國旅行還沒有換外匯、需要買旅遊險,以及要看電影、吃晚餐優惠等等,這其中包含了銀行、支付、商務、數位金融等等的服務。

這些趨勢對產業面的衝擊,在過去十年的旅行、音樂、報紙,大約已經有接近一半的市場從實體轉移到數位通路,可以看出實體的比重在下降,虛擬的比重在上升。

對銀行來說,管國霖預測未來五年將有30%的分行會消失,要轉型做成數位化或智慧分行的模式,將是一個整體的數位策略。

他指出,金融支付是發展O2O的最後一哩路。線下最大的支付業者是信用卡,線上是第三方支付,臺灣這部份還不成熟,但在中國,銀行就面臨到第三方支付很大的競爭。

儘管消費者可以決定自己要用哪種支付方式,大家各憑本事競合。不過管國霖點出,銀行有機會可以與線上業者進一步合作,變成其綁定的業者,金流的處理還是可以由銀行來完成。因爲銀行業者最大的優勢,是掌握吃喝拉撒睡的種種行爲,電商只瞭解單一銷售商品的習性,但銀行業者知道你在哪裡購物、你去哪出國,你怎麼支付這些費用。現在銀行有這樣的能力掌握這些資訊,能夠做分衆行銷

他認爲,接下來銀行與品牌電商進一步的合作,透過信用卡連接第三方支付的電子錢包金融業者將是最大的受惠者。此外,由於銀行端負責金流,同時對於包含貸款、購併等等的金融活動分享龐大的資訊流,因此可以建立生態系統(eco system),在O2O的賽局,這就是銀行業者的機會。

【更多趨勢報導

■臺灣年輕人爲何不愛科技公司、只想進王品?■房價比臺灣低,德國人爲何不買房?■特斯拉CEO:給年輕人的五個成功秘訣■臺灣貧富差距創新高!1%比99%的戰爭■吳清友x吳旻潔,:文創誠品,是門好生意?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經濟論壇》。※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