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3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老祖宗手藝賦予新意
濰坊這座歷史悠久、文脈深遠的城市,在漫長的歲月中,孕育了燦爛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篦子製作工藝、風箏扎制、磚雕……一個個獨特而神奇的民間藝術在濰坊這片古老的大地生存、傳承、發展,這一個個散落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濰坊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世界的風箏看中國,中國的風箏看濰坊。」3月19日,記者來到寒亭區寒亭街道寒亭二村見到了濰坊風箏文化代表性人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代表性傳承人郭洪利。
「從18歲開始製作風箏,到現在有30年了。」48歲的郭洪利自幼喜愛風箏藝術,從事風箏藝術製作研究多年,擅長濰坊傳統風箏的製作及創新,作品以造型逼真、顏色豔麗、起飛平穩而享有盛譽,其製作的龍頭蜈蚣風箏獲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
「製作一隻風箏,一般經過設計、選料、整形、綁紮骨架、裱糊、剪裁、繪畫等十幾道工序,其主要工藝可以概括爲扎、糊、繪、放四部分,通常稱作『風箏四藝』。」郭洪利向記者說。
爲弘揚傳統文化,傳播中國風箏藝術,這些年郭洪利到國外作風箏講座,進行文化交流,手把手教外國人現場扎制風箏,鮮活生動地向世界各地的朋友講述濰坊風箏和中國文化之美。十幾年來,郭洪利的足跡遍佈了30多個國家。
「我先後赴新西蘭、毛里求斯、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風箏放飛表演、藝術展覽、中國傳統風箏扎製表演、中國風箏文化藝術交流講座等活動,讓世界人民瞭解傳統風箏、瞭解中國文化,不斷傳播風箏文化。」郭洪利說。「讓我感動的是,每到一個國家,都很受歡迎,國外的孩子對扎制風箏非常感興趣,我教給他們風箏製作的技巧。當我把帶去的龍頭蜈蚣風箏放飛在空中時,他們非常興奮和喜歡。我作爲中國人,特別自豪。」郭洪利說,外國友人對風箏很感興趣,學習風箏製作的熱情很高漲,這讓他對濰坊風箏以後的發展充滿信心。
「接下來,我還要準備去國外講課,傳授濰坊風箏扎制技藝,也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濰坊的風箏文化之美。」郭洪利興奮地說道。
▲劉嶽清在製作篦子。
「老一輩的手藝,不能到我這裡失傳了,我得把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而且要越做越好。」日前,記者走進臨朐縣冶源鎮平安峪村,見到了手工篦子製作工藝傳承人劉嶽清。一根根在農村再常見不過的高粱秫秸,經他一雙巧手的裁剪、打磨和編織,瞬間變成了箅子、籃子等手工藝品,精緻而匠心獨運。
「以前是父親在家裡手工編織,日常家用的一些籃子什麼的都是父親製作,我從小受父親薰陶,對這手工製作篦子也產生了興趣,2016年我也開始手工編織,現在也申請了非遺。」劉嶽清說着,拿起幾根高粱秫秸編織了起來,一會兒功夫,一個外觀精緻的篦子就初見雛形。
想讓老手藝重新煥發光彩,需要一份匠心精神和獨特的創意。「現在人們的審美觀點在不斷地變化,傳統手工篦子製作也得跟上潮流,加入更多的時尚元素,才能讓更多人接納、喜歡,這樣我們的老手藝才更俱生命力。」劉嶽清說。
「你看,這個是篦子鐘錶,我結合現在的流行元素,研究了好久,纔有了現在這個造型。」劉嶽清說。「過去做篦子,全靠經驗,現在通過文創開發的方式,爲傳統的手工篦子製作注入新的時尚元素,讓傳統非遺手藝適應新的市場需要。」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嶽清懷揣一顆匠心,不僅創辦了老劉家手工製品廠,去年還參加了北京恭王府文化展,讓更多人瞭解了這一傳統手工技藝。
劉嶽清說,「只有讓非遺走進生活,才能讓人們感知到老祖宗留下來的有溫度的老手藝,才能讓這個非遺項目傳承下去。」如今,劉嶽清免費爲當地的貧困羣衆和殘疾人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讓他們也加入到箅子編織行列,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磚雕:根植民俗融入生活
「磚雕是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一種裝飾工藝,是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主要用於裝飾寺塔、照壁、門、窗、牆和屋頂等建築物的構件。磚雕與木雕、石雕合稱爲建築三雕,並在工藝和造型上相互借鑑。」3月18日,在昌邑市綠博園西側的工作室內,記者見到了73歲的昌邑磚雕第五代傳承人姜佔元。
「昌邑磚雕成品之所以能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是因爲它經過複雜的工藝流程製作而成。磚雕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經過30多個環節。」正在創作的姜佔元說。「昌邑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像簡練,風格渾厚,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昌邑磚雕以武狀元宋佔魁、御醫黃元御、新春納福、龍鳳呈祥、人間八喜、錦繡富貴、金玉滿堂等寓意吉祥和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爲主。」
2015年,昌邑磚雕被列入山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磚雕是曾經遍佈我國漢族及衆多少數民族居住地的一種裝飾藝術,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傳統建築,尤其以民間建築最爲花樣繁多。現在還逐步成爲家居裝飾的'新寵'。」姜佔元向記者介紹。 50多年的創作時間中,姜佔元注重將磚雕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秉承「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重要表徵,在傳統磚雕藝術的基礎上,創新雕刻技巧和圖案紋飾,不斷提高磚雕的藝術水平和收藏價值,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深愛磚雕的姜佔元將畢生心血全部奉獻給了磚雕事業,不斷創新,精益求精,他帶領團隊從事昌邑綠博園景區仿古建築,先後建築了四合院、狀元樓、天音閣、伽藍殿、崇聖塔等多處仿古建築,大型磚雕400餘副、小型磚雕2380餘副、異形煙囪60多個,提升了綠博園景區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