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閩越文化溯源 爲閩都精神鑄魂

近日,福建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建成。這個沉睡千年的古城遺址,從1985年偶然被發現開始,歷經九輪考古發掘、列入保護名錄,到今日終於舊貌展新顏。

圖爲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向遊客開放。光明圖片

掃一掃觀看短視頻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爲新篇章

今年6月,第44屆世遺大會將在福建福州召開。盛會在即,近日,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建成。這個沉睡千年的古城遺址,從1985年偶然被發現開始,歷經9輪考古發掘、列入保護名錄,到今日終於舊貌展新顏。30多年時光裡,邁着匆匆腳步的它,彷彿就是爲了趕往本次世遺大會會場,以盛裝“出席”,“開口”向世界講述這座城市的變遷與歷史,講述自我成就的幸運與榮光

新店古城遺址承載着2200多年前的閩越文化信息,是閩都文化的重要源流。2001年1月,新店古城遺址正式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此翻開了古城遺址保護的新篇章。

“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理念和實踐方法,爲延續福州城市歷史文化的“根”與“魂”奠定了堅實基礎,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爲福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今年是新店古城遺址列爲省保單位20週年。20年來,福州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了質的躍升,保護機制不斷完善,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也得到系統性推動。2月4日,新店古城遺址公園的閩風越韻展館開館,“雲遊閩越”VR小程序上線,立即引爆一波波訪古尋城的熱潮。春節期間,十多萬市民和遊客通過小程序“遊覽”古城遺址,在虛擬現實中感受着閩越文明的源與魂。

當盛會召開,萬衆矚目,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將在這片煥發着歷史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土地上,向世界報告中國呵護歷史文物的決心,向世人展示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州實踐”。

喚醒千年古城,打造閩都文化品牌

福州又稱榕城,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內有着衆多的名勝古蹟,特別是城區擁有一條完美的歷史文化中軸線:沿着以福州解放日命名的“八一七”路,從北邊的屏山,經冶城遺址、明清建築羣“三坊七巷”,再到閩江兩岸的上下杭、煙臺山歷史風貌街區,全長近7公里,貫穿城市南北。它們展現着這座城市不同歷史時期特有的文化故事。而在城市佈局的背後,既包含福州人建城的智慧,也包含着人們對城市文化風貌的堅守與執着。

從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屏山往北3.5公里,是福州新店鎮古城村。幾段夯土築起的仿古城牆巨石組成的浮雕,在陽光下訴說着歷史深處的故事。這裡,就是剛剛建成的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

這個湮沒在歷史塵埃中的遺址,曾在這裡沉睡了兩千多年。

198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考古人員在新店鎮古城村找到了東、西、北三段城牆遺址,均爲夯土建築。隨後,當地文物管理部門開始了對古城遺址的依法保護與探索。1996年至2019年,考古人員對其進行了9輪考古發掘和勘探,除了發現西漢時期的城牆遺址、護城河外,還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陶片、瓦片等。它們器型豐富,紋飾多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研究價值,反映了早期閩越國的生活情景。“考古發掘表明,福州新店古城遺址是一處漢初閩越國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2019年新店古城遺址聯合考古隊福州領隊李福生這樣表示。

新店古城遺址是幸運的。2001年1月,遺址被列爲省級文保單位,得到系統性保護。牢記囑託,不懈努力。2018年8月,福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先後印發《關於成立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正式成立古城辦,大力推進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新店古城遺址的發現、發掘、研究、論證,爲進一步探索福州的建城史提供了新的依據。特別是,這座古城遺址將揭開漢初閩越王國的神秘面紗,讓福州人瞭解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而找到歸屬感與自豪感。

爲閩越文化溯源,爲閩都精神鑄魂。福州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復利用,成爲福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7月,福州被確定爲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承辦地。當年11月,新店古城項目(一期)保護修復和建設工作正式啓動。之後,福州市借鑑國內其他地區的遺址公園建設經驗,在新店古城保護範圍內,建設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經過建設,如今,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建成,爲即將舉辦的第44屆世遺大會獻出一份厚禮。遺址公園的建成,也使得今天的福州城市文化中軸線往北延伸3.5公里。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日前,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赴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調研。他說,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秉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切實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着力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講好“老”故事,文物“活”起來

新店古城遺址是福州根之所在、源之所繫。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保護好這方淨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福州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陳亮主持編制了新店古城遺址保護規劃。他表示,規劃編制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新店古城遺址範圍內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雖然前後進行了9次考古挖掘,但遺址的很多基本構成沒有揭露出來,地下還有什麼“寶貝”無法預測。二是與文物保護普遍遇到的問題一樣,這個項目也受時間和生產力的限制,需要分期去實施。

因應這些挑戰,新店古城遺址保護採取了三大原則。一是原真性保護原則,對於已經挖掘出來的東西,全都原真性地保護下來;二是考古預留原則,留出將來地下考古的區域;三是分期實施原則,將新店遺址公園建設作爲整個遺址保護的一期工程。目前,古城遺址公園(一期)共設有遺址核心區、創意文化體驗區、生態文化休閒區、考古體驗及服務區等30處景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新店古城遺址公園立足考古挖掘成果,努力讓埋在地下的歷史文物“活”起來。其方式之一,就是利用雕塑“講故事”。

在新店古城遺址公園的中軸線上,立着三塊巨石組成的浮雕“閩越春秋”,中間的雕像就是第一代閩越王無諸。據《史記東越列傳》記載:“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復立無諸爲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今天福州的建城史便是以這一年爲始。

“閩越文化的融合正體現在無諸的形象裝扮中。”遺址公園雕塑的設計者林靖介紹,無諸是越王勾踐的後代,南方的青銅冶煉技術在當時具有代表性,所以無諸右手握着一把青銅劍;而閩人崇拜的蛇圖騰則體現在了他的左臂上。

在遺址公園中,採用了大量不同材質的雕塑來進行意向性展現,再現了閩越國時期冶鐵、宴飲、迎賓、甬樂等生活場景,具象地展示閩越融合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這些雕塑形象地講述着閩都先祖故事,讓遺址公園變得有趣又有可讀性。

除了靜態的雕塑,動態聲光電多媒體也在講述着閩越國故事。園內的閩風越韻展覽館以現代科技再現了閩越國人開疆拓土、繼往開來的歷史畫面。

“整個公園的總體規劃設計在於呈現出閩越人當時的生活情境,用景觀的佈置結合展館內的多媒體互動手法,讓閩越文化以‘歷史紀錄片’的動態呈現在觀衆眼前。”遺址公園總設計師、福建工程學院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嚴龍華表示。

讓古城走出圍牆,讓遺址融入都市

新店古城遺址是漢初閩越王國時期的人類據點,現在這裡依然是人煙興旺的村莊。人和遺址和諧共處的文化景觀,也被活態傳承下來。

遺址公園沒有圍牆,開放式的空間供市民隨意步入。走進這裡,一幢幢古厝民居與四周阡陌縱橫的農田相映成趣,農田裡忙碌的村民則爲古城遺址平添了幾分生氣。“村民都很樂於看到遺址公園的建設。”福州新店鎮人大主席魏武俊介紹,鎮裡主動將1萬平方米可盈利的村財讓出。目前公園內部和周邊依然保留了80多畝基本農田,鎮裡通過流轉,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打造傳統田園耕作場景,形成花樣農田網紅打卡點。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一直持續到今天還是當代人的生活場所,一直陪伴着人類發展在不斷演化,這是它最獨特之處。”嚴龍華認爲,對於這樣一個活態的遺址公園,應該涵蓋它所經歷的每一個時代的印記,包括當代的,只要有價值的都應該儘量予以保留。“既要保護歷史,保護珍貴的遺產,又要跟當代的社區、當代的居民生活融在一起,與城市的自然風光融爲一體。”

世遺大會在即,新店古城遺址公園的保護修復,將爲盛會呈上一份人文與自然結合、歷史與現代交融的遺址保護的“福州樣本”。林寶金強調,要把握承辦世遺大會的重要契機,努力實現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城鄉面貌品質“兩個新提升”。

立足“兩個新提升”,如今,已完成一期建設的新店古城遺址公園,既是文物保護修復的“庇護所”,也是供市民休憩遊玩的城市公園,還是周邊居民的生活社區。整個園區,如一條跨越千年的時光隧道,一頭連着2200多年前的古閩越族羣,一頭連着他們的後裔——當代的閩都百姓。

“新店古城遺址被以公園的形式保留下來,是非常科學而又明智的做法。”古城的發現者之一、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長鄭國珍認爲:“這樣既可以回報社會,給市民們留一個休閒和接受歷史文化薰陶的好去處,同時也守住了一方淨土。對古城,我們還有許多考古發掘的工作要做,訪古尋城的腳步不會停止。有了遺址公園,那些未知的文物古蹟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等待着將來去探索、去發現。”

留住文化根脈,守住城市之魂。文化遺產保護的“福州模式”,正帶着歷史的榮光走向第44屆世遺大會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