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年輕人不留在臺灣 要出走當「國際」志工?

文、圖/《歐北旅行觀察日記蔡升達因爲一趟印度奇幻之旅,開啓了這趟擔任流亡藏人華語教師頁章

我會一個人去印度其實也是種種的意外,註定的吧,我想。」 Ray在電話那頭心有慼慼焉的說。Ray說:「本來我是要跟一個友人一同前往,但就在我全部手續都辦好的時候他卻跟我說簽證過不了。當時我非常害怕,畢竟大家都說那裡很危險,女生絕對不能一個人去。我真的也猶豫了很久,但就是有股力量推着你前進。」

歐北來:「所以是什麼可以讓你戰勝心中的恐懼。」Ray:「我說了你不要覺得在怪力亂神,但是真實的!我其實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當我有無法決定的事情,會選擇跟上帝說話, 如果我這趟應該要去,就要祂給我明確的預兆結果,我早上起牀的時候,一開電視,映入眼簾的是印度旅行的廣告,我當下完全不敢置信,這麼多的廣告在輪流播放,會預料到我起牀時間、開電視的時間,然後播給我看?結果我很皮,認定他是巧合,晚上回到家又跟上帝說了一次:『你要好好想清楚喔,不要跟我開玩笑,如果你真的要我去,就用你的方式告訴我…。』隔天在不同的時間起牀,習慣性開了電視,結果…………祂又給了我一模一樣的同一個廣告,你說,我能不去嗎?」

歐北來:「天阿,真的有這麼離譜?所以這趟印度之行妳遇到了什麼事?」我帶着驚恐狀的表情問着。Ray:「我在北印度去到了達賴喇嘛的地方,參觀寺院,當時在紙上留下了一些關於我自己想問的問題,結果在正要離去的時候,被一個喇嘛叫住,給了我跟我朋友各一個信封袋,裡面竟然回答了我們所寫問題的迴應…當場我嚇壞了!信封也沒有署名,他怎麼知道要給誰?而且我們根本不認識也沒見過那個喇嘛。」

歐北來:「什麼!真的假的啦,我毛骨悚然了…………」我說着。Ray:「後來我又在一間餐館內,碰上了兩個臺灣到達蘭薩拉教中文老師,就跟着去NGO當義工,教了藏人一個月的中文,就是在那裡遇見了我現在要前往的學校中文系系主任。」

「回頭想想,也許這是祂要我來這趟印度的目的吧,也許你不太相信,但藏人的宗教信仰與我不同,我是基督徒,所以也沒必要編故事騙你,一再被告誡我們要愛所有的人,也許我可以成爲藏人們開啓和平扇門的其中一把鑰匙。」Ray語帶責任感的說着。

歐北來:「那除了妳碰上很玄妙的事之外,還有什麼是讓你想去這一趟的原因。」Ray:「因爲我到過那裡,認識了一些人,關係很近,不再這麼遙遠。好像自己要爲朋友做一些什麼。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塑造一個人生命寬度廣度高度語言是溝通的基本,語言不通造成溝通上的誤解、仇恨,甚至戰爭。只有瞭解對方的語言才能溝通、表達善意、擁有雙贏局面,和平纔會來臨。」

歐北來:「那這趟遠行你覺得最困難的是什麼?」

「其實我覺得資金、安全,都可以儘可能的解決。但讓我感到比較不解的是,遇到很多人質疑,你是臺灣人!爲什麼你不留在臺灣?要跑去幫助外國人?臺灣也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阿?」Ray語重心長的說……。歐北來:「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時常碰到,但我也想問。」

「給予」這件事,會因爲人種國籍性別諸如此類的外在條件有所區分嗎?是優越感作祟?還是民族性使然?只是在某一個時空裡,選擇一個符合自己當下整個狀態(包含身心理財物機會等等全部條件),最適切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罷了。

許多人認爲,因爲我是哪裡人,所以我應該以哪裡優先付出,這樣的想法多數人都會認同;但從我是地球這個「家」上的ㄧ份子來說,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這樣,有錯嗎?

所以考量的點不應該在於是「什麼人」,從「什麼人」的邏輯出發,已經是一種劃分因爲旅行,讓我們與世界有更緊密的連結。

我想,問題的解答也許在於「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