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着硝煙味,找到戰場感
“三年三步走、逐年上臺階”,民兵調整改革之初,浙江省軍區定下這樣的發展思路。進入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改革已進行了3年。這是上一個目標建設的截止線,也是下一段征程的出發點,要有評估和總結。
12月3日,伴隨着2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浙江省第三屆崗位練兵比武暨應戰能力檢驗評估在舟山市民兵訓練基地拉開帷幕。810名民兵區分陸上、海上兩個賽場,在保交護路、過泊補給等11個課目上展開激烈角逐。此次檢驗考覈,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衡量民兵建設水平的一個標尺。記者跟蹤全程,探尋其中變化。
“某地域多個重要交通樞紐和重要目標遭襲,各地市民兵任務分隊迅速跨區支援!”一聲令下,杭州、溫州、寧波、衢州等11個軍地聯合指揮部前指搭乘指揮方艙向指定地域快速集結。
開設野外臨時指揮作業區、建立師團兩級指揮機構通信鏈路、展開方艙開設和僞裝……參演軍地領導和各任務分隊民兵全部投入戰位。
麗水市軍地聯合指揮部指揮方艙內,景寧縣人武部部長張紀恩帶領參謀人員處置特情;華其山縱深區域,第一次參加比武的民兵葉偉操作無人機對目標區域進行空中偵察……張紀恩告訴記者:“練兵備戰,每一人都不能缺席。所有的情況處置,都需要全員配合……”
“練兵不能‘練少數兵、訓個別人’。”省軍區戰備建設局局長宣國民介紹,爲此,他們一改由各軍分區(警備區)層層挑選專業尖子拼第一、創紀錄的方式,要求各縣市區全員抽考,做到任務、人員、能力全覆蓋,以考促訓,倒逼整體實戰化水平提升。
比武兼顧“前後左右”
比武比什麼?省軍區戰備建設局軍事訓練組負責人張勝傑告訴記者:“未來戰場是體系對抗,要比就比‘前後左右’的配合如何,檢驗整體作戰能力。”
“陸上任務分隊機動展開的必經道路、橋樑遭敵空襲,受損嚴重。”一聲令下,嘉興市民兵保交護路分隊迅速前出,快速架設某型戰備鋼橋,同時協同部隊進行僞裝防護。桁架橫樑、連接橋面……經過11分38秒的緊張作業,戰備鋼橋成功架設完畢並通過車輛通行檢測。
“可惜了!在橋墩架設全體協作中慢了一拍。”以幾秒之差未能贏得第一,民兵陳堯一臉遺憾:“生疏的戰場環境,讓許多隊友沒有進入狀態,今後我們還真得在複雜環境下的集體磨合上下功夫,爭取明年迎頭趕上。”
“找出‘戰場’差距,比贏得比賽更可貴!”嘉興市南湖區人武部部長林斌坦言,以往都是以單兵戰技能比拼爲主,這次不一樣,不僅是對各級指揮機構應變能力檢驗,也是民兵集體戰力的一次淬火,強化民兵“兵”的屬性和體系對抗意識尤爲重要。
從看“分秒米”到“目標達成”
以“實戰效能”爲標尺
戰鬥運動比武考覈現場,剛剛完成戰術匍匐前進動作,穿戴防毒面具通過染毒地帶等障礙的民兵倪正俠已是大汗淋漓。他沒想到,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他和4名全副武裝的隊友每人只有1發子彈,卻必須在10秒鐘內消滅150米之外的5個隱顯目標!
調整呼吸、屏氣凝神,5聲槍響過後,3個目標命中。倪正俠感慨:“雖然成績不理想,但聞着硝煙味,找到了上戰場的感覺。”
“比武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戰場的感覺’。”張勝傑表示,把比的內容向實戰聚焦、比的程序向實戰靠攏、比的標準向實戰對錶,才能促進軍事訓練成果深化轉化。
“參賽人員沒有根據戰場環境作出相應的戰術動作,缺少敵情觀念,扣2分。”在戰場救護環節,參賽人員戰場意識、敵情觀念不強,在接近傷員、組織救護過程中對傷病員處置不當,被裁判人員當場扣分。
“逼近實戰的考評模式,不僅檢驗抓建成果,也挖掘了戰鬥潛力。”省軍區領導說,從單兵角逐到應急應戰成體系、成建制比拼,是對各單位3年來應急應戰能力建設的集中檢驗和整體評估,下一步他們將以羣衆性練兵比武活動爲抓手,集聚軍地各方力量,狠抓備戰落實,不斷提高新時代履行使命任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