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董明珠健康家”的思考。
看到頭條上鋪天蓋地對格力專賣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的議論,我也產生了表達衝動。
不可否認,董明珠確實對格力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次改名卻未必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我們看最近幾年的格力電器已經明顯呈現出疲態,最明顯的是空調市場佔有率被美的反超,據2024年的數據,美的空調全國市場佔有率27.87%,而格力的這一數據是25.46%,做爲曾經的空調王者,格力在最重要的拳頭產品上的失利不得不引人深思。
這裡面當然有房地產增速下降的因素,但美的也面臨同樣的環境,我認爲最大的負面原因是格力的多元化。衆所周知,最近幾年,格力高調進軍手機行業,現已不了了之;進軍新能源汽車,也已沒有下文;進軍芯片行業,更是沒有激起哪怕一點兒水花。
聰明如你一定發現了一個問題,格力的多元化沒有圍繞主業展開,而是向許多全然無關的陌生行業衝擊,手機與空調無關、新能源車與空調無關、芯片更是與空調無關,儘管格力是著名企業,但在全然陌生的領域打拼,與菜鳥無異,過往的輝煌沒有任何助力,各種不同應用場景的產品也模糊了格力品牌,讓消費者越來越弄不清這家公司究竟是幹什麼的。
反觀它的競爭對手美的,美的的多元化是內生性的,電風扇做好了做空調、空調做好了做冰箱、冰箱做好了做洗衣機,它始終不離開家電這個主業,它瞭解這個主業,因此,美的的多元化強化了品牌認知,消費者會形成這樣的認知:全屋家電選美的,錯不了。
現在,格力專賣店更名爲“董明珠健康家”,是對格力品牌的再一次模糊處理,甚至把格力品牌都掩蓋住了,如果消費者不進店,單單是在大街上掃一眼,他能知道這是一家賣什麼產品的店嗎?
也許有人要用香奈爾一類的產品來反駁,覺得用名字來命名產品無可厚非甚至大有裨益。但是,香奈爾是產品的創始人,董明珠是格力的創始人嗎?香奈爾從一問世就叫這個名字,而格力,以前叫格力,在董明珠卸任後,仍然要叫格力,董明珠只是格力的一個過客,充其量是個影響力較大的過客,僅此而已。
格力應該突出它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好空調,格力造。
“格力”這兩個字價值萬金,是金字招牌,不應該被“董明珠”輕易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