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火生專欄-英派政府新政策
蔡英文。(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第14任總統選舉已經在平和中落幕,臺灣未來產業的發展也正要開始熱鬧起來。臺灣的產業環境近年在中國崛起、區域經濟發展及全球經濟疲軟下受到嚴重衝擊,產官學界莫不屏息期待完全執政的小英團隊可以爲臺灣帶來新的契機,而選前誓言「點亮臺灣」的小英總統又提出了什麼值得期待的新方向?
綜觀新政府團隊選前所提,未來產業的核心發展將聚焦在打造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國防工業、及智慧機械等五個創新產業領域上,並希望藉此聚集人才、資金、技術與就業,以達到逐步將臺灣提升爲亞太創新研發中心的目標,而相關的商機也將蘊育其中。
首先在綠能科技方面,全球逐漸體認到環境永續經營、及綠能經濟的發展已是時代所趨,然而其中所涉及到的節能減碳、電力發展等,都是嚴峻的問題與挑戰,尤其新政府廢核的主張,更凸顯綠能科技的重要性。目前新政府團隊已經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議題,預計要同步實現核能的退役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具體措施是核四停建與核一、二、三廠不延役,而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的比率則要從現在的4%大幅提升到20%。
綜觀臺灣綠色能源的焦點,主要是風能與太陽能,根據工研院綠能所之估算,僅在5~20M淺海區臺灣海峽即蘊藏了9GW的風能,可開發量已高達1.2GW,也因此被知名英國離岸風場顧問公司認爲是世界最好的離岸風場之一。臺灣除了擁有地理優勢發展風能外,亦有完整的太陽能供應鏈可成爲堅實的後盾,因此綠能科技的巨大商機臺灣有機會掌握。此外,民進黨智庫執行長林全所提的「循環工業」概念,更是循環經濟的典範,雖然要達到零排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其描繪出了未來工業的新藍圖,值得留意。
其次,在亞洲矽谷部分,美國矽谷的研發能量全球有目共睹,臺灣不僅擁有很多矽谷經驗的人才,也很歡迎矽谷企業來臺投資,未來若可融合矽谷的研發能力與臺灣的製造強項,臺灣將很有機會形成一個具有高度創新能力、與世界級供應鏈的新星。目前已經選定以桃園爲中心,除了交通具有便利性外,桃園也有29個工業區與1萬多家工廠,供應鏈相當完整,可以提供連結矽谷與臺灣培育未來產業的沃土、進而形成創新生態系。
此外,生技醫藥的發展也是強調的重點。近年全球製藥廠商相繼購併與重整,主要就是想集中資源開發新藥,而臺灣擁有世界級的醫療體系、充足的專業人員與設施,加上藥品研發成本較多數國家爲低,擁有足夠的競爭優勢,已經選定臺北南港、新竹竹北、中科及南科,沿着高鐵形成帶狀的「生技醫藥研發產業聚落」,除了可吸引海外人士回臺協助產業升級外,亦可吸引外企進駐,使臺灣生技產業進一步在國際舞臺發光發熱。醫療另一個必需面對的就是長照2.0的推行。
根據衛福部調查,長照資源於2014年人力缺口已超過3千人,預計2017年缺口將超過3萬人,顯示老齡化所衍生的需求缺口,無疑是新任政府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其中,可能對產業造成顯著改變的是,民進黨智庫執行長林全所提,長照市場應當開放營利事業經營並以指定稅收來籌措相關資源的方式,可以想見,在相關領域耕耘已久的公司,有機會迎來快速發展的商機。
再來是國防工業的發展。國防是少數具有「軍民兩用」特質的產業,投入國家的資源後,國家與民間產業都可藉由國防尖端科技來提升實力,因此國造政策也是未來產業的重要一環。2016年國防部覈定未來十年的軍機預算達2,272億元,不過採購自國內業者部分卻不超過10%,未來藉由國造政策的實施將可創造更廣泛的經濟效益,如促進就業、刺激內需、技術創新、協助廠商升級等,像航太工業龍頭籌組航太A-team 4.0就是重要的體現。船艦部分,除了水面艦外、潛艦國造也是發展的目標,規畫將啓動新構型1,500噸級潛艦的原型艦研發,計劃於10年內下水成軍,最快2025年完成第一艘,總投入4,000億元進行研發與升級。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發展智慧機械產業。臺灣的下一個階段,要全力投入航太、潛艦、精密醫療、精密醫材、物聯網等領域,都需要堅強的機械產業作爲支撐。臺灣機械業過去雖以高性價比、彈性迴應佔有一席之地,然晚近卻在貨幣戰爭的干擾與各國製造深化的大旗下面臨嚴峻的競爭,因此臺灣的機械產業需要發展生產力4.0,形成智慧轉型與精準升級的目標。
要將我國機械產業的層次提升到生產力4.0,至少需要強化四個層面的能力,包含:感測、通訊、運算及致動層﹝決策後如何執行與聯結﹞。以現階段而言,我國工具機產業在自動化系統上(致動層)上已初具基礎,而我國堅實的資通訊基礎,在未來亦有利於發展運算層、控制層及通訊層之支援能力,可協助臺灣工具機產業升級及促進國內製造業智慧化生產,目前相關廠商已積極從事,相信在新政府政策的輔助之下,可以加快取得進展。
上述聚焦的產業皆以三個連結-未來、全球、與在地來加以構建,考量層面具有完整性,若新政府團隊能具體推動與落實,「點亮臺灣」將可逐步成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