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航拍家中 傳播身份證號碼 拉踩謾罵加引戰 無邊界無底線的追星當休矣
來源:法治日報
近日,兩屆奧運會金牌得主全紅嬋回到廣東湛江麻章鎮邁合村老家後,被各種圍觀打擾:村口停滿了車輛,全紅嬋家門前變成了“小吃一條街”;家門口日夜有人圍觀、直播,不少網友持續在網上發佈全紅嬋家附近的視頻;有人通過無人機拍到了全紅嬋在院子內活動的場景。不僅如此,網上還有不少“邁合村一日遊”旅遊團的信息。有視頻顯示,9月13日,有導遊舉旗帶着旅客在村街上游覽。同村鄰居都不勝其擾。
這是無底線追體育明星的縮影。一段時間以來,體育界的“飯圈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勢,少數粉絲採取極端方式來追星,他們或爲蹭熱度、博流量,全天候將鏡頭對準運動員,實時向網絡披露對方一切動態;或將賽事的交流與討論簡化爲片面的、對立的“站隊”行爲,勝則貶低對手,敗則遷怒裁判,並頻繁陷入無休止的網絡爭執與謾罵中。
對此,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爲,關心關注運動員是好事,但行爲必須合乎法律和社會規範,某些極端的“關注”行爲背後,是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無邊界追星現象嚴重偏離了競技體育追求公平、純粹與激情的初衷。公衆應當通過理智的追星行爲,避免不當言行,學習運動員身上的閃光點,堅決杜絕“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
追星亂象頻現
處置違規賬號
對於追星的人,一開始,全紅嬋還熱情接待,給他們分發了水果。但聚集人數不斷增加,直到夜晚都不願散去。無奈之下,全紅嬋只能勸導圍觀人羣,讓他們小聲一點,大家該休息了。但很少有人聽勸,仍繼續守在附近等待她起牀,甚至有人高聲呼喊。由於家中還有年邁的老人,家人被打擾得無法休息,全紅嬋站在二樓陽臺上顯得有些無奈。
實際上,這並非全紅嬋近期第一次被粉絲圍堵。9月1日晚,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訪澳期間,全紅嬋穿着便服出門,被粉絲們圍堵。網傳視頻顯示,疑似有男粉絲直接打開女廁所的門,追了進去,舉起手機一頓狂拍,隨後衆多粉絲蜂擁而至,都擠進了廁所,全紅嬋無法脫身。工作人員喊話:“她被嚇得在裡面哭。”
對於極端粉絲的如此行徑,很多網友爲其發聲,“希望大家可以理智追體育明星,任何圈子這樣的圍堵行爲都應該被制止”“希望給她們更多的空間”“這樣的粉絲真的很讓人抓狂”“還給運動員更多的私人生活空間”“這種粉絲好可怕,抱抱嬋妹”。
全紅嬋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在不少體育明星身上也時有發生。
8月3日,中國運動員陳夢和孫穎莎成功會師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決賽,最終,陳夢4比2戰勝孫穎莎獲得了冠軍。本國運動員包攬重要項目的冠亞軍是件開心事,但在本場比賽的觀衆席中卻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有“粉絲”手持孫穎莎KT板(宣傳板)、燈牌、掛旗,更有甚者對陳夢喝倒彩甚至做出不文明手勢。
奧運冠軍樊振東曾在個人社交賬號發文,今年3月,其身份證號碼被不法分子惡意傳播造謠,甚至有人查到了他名下的手機號,開始進行騷擾謾罵。此前,他還因粉絲接機引發秩序混亂後發表聲明,呼籲不要把“飯圈”陋習帶進競技體育。
8月7日,結束巴黎奧運會比賽的羽毛球運動員王昶落地北京,現場有熱情的接機粉絲追着他狂奔。他在粉絲羣迴應:“我覺得大家理智點,行李差點都給我擠沒了。”無獨有偶,體操運動員張博恆在機場也一度被粉絲包圍致寸步難行。
9月6日,北京市網絡輿情和舉報中心發佈北京市互聯網舉報受理情況:巴黎奧運會期間,該中心受理處置涉體育領域“飯圈化”問題舉報,屬地平臺網站累計清理不良言論30.1萬條,處置違規賬號4600餘個。
影響生活秩序
侵犯多項權益
《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直播營銷人員不得在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影響他人及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場所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
對於粉絲對體育明星跟蹤、偷窺、偷拍等無底線追星行爲,業內專家認爲,這類蹭流量行爲嚴重影響了體育明星個人、家人及社會正常生活秩序,涉嫌違反多項法律法規。
在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馬麗紅看來,體育明星作爲公衆人物,有一定的容忍義務,但明星的權利並不是沒有保護邊界的。
“很多圍觀者在體育明星家門口進行直播,很多人可能通過這些視頻獲取流量甚至經濟利益,未經許可將明星肖像進行商業化,明顯侵犯了肖像權;即使沒有商業目的,未經許可的公開使用也構成對肖像權的侵犯。此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公衆人物的私人生活同樣不應受到無休止的監控和記錄。”馬麗紅說。
針對體育界粉絲之間的拉踩引戰、惡意揣測裁判和教練等行爲,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旭亮認爲,這些行爲輕則侵犯相關人員的名譽權、隱私權。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的還涉嫌構成侮辱罪、誹謗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多項刑事罪名。
而對於非法獲取、販賣明星個人信息、航班信息的行爲,馬麗紅說,公民個人信息不要求具有個人隱私的特徵,即便相關信息已經公開,不屬於個人隱私的範疇,仍有可能成爲“公民個人信息”。我國刑法規定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除了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外,也包括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因此,購買明星個人信息的行爲實際上也是一個非法獲取的行爲,也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受到相應刑事處罰。”馬麗紅說。
現實中,已有多人因不良追星行爲而受到行政或刑事處罰。
公開報道顯示:“楊某某(女,18歲,河南焦作人)在網絡社交平臺公開辱罵體操運動員,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河南公安機關依法對其予以行政處罰。”
“犯罪嫌疑人賀某某(女,29歲,江蘇蘇州人)在網絡社交平臺發佈詆譭乒乓球運動員和教練員的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8月6日,北京公安機關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8月15日,公安部公佈4起打擊整治涉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典型案例,上述便是其中提到的案例。同時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表示,將繼續強化工作舉措,依法嚴厲打擊涉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行爲。
強化打擊整治
加強平臺巡查
“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受訪專家認爲,一方面由於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公衆對體育事業的關注與日俱增,體育明星受到廣大觀衆的喜愛和追捧;另一方面則是在缺乏正確引導和有效規制的情況下,原先在娛樂圈飽受詬病的“飯圈文化”侵入體育圈,造成惡劣影響。
“‘飯圈文化’滲透到體育界其實早就有跡可循,所謂‘文體不分家’,體育作爲大衆關注的項目也具有競技性、觀賞性和娛樂性的特點,富有個人魅力的體育明星和娛樂明星一樣,會被粉絲追捧和效仿,成爲吸睛和吸金的主體。”馬麗紅說,體育產業與娛樂圈一樣,也存在市場化運作,體育明星也有自己的經紀公司,個別經紀公司爲了增加體育明星的流量,會有意將“飯圈”中的一些運作模式引入進來,從而提升體育明星的廣告價值,進而獲得超額利潤。
受訪專家指出,體育領域的“飯圈”亂象,不僅是對運動員本人的極不尊重,更是對體育精神的公然踐踏,嚴重誤導了大家對運動員真正實力和表現的瞭解,也是對體育運動原本純粹、公平和高尚的損害,亟須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專門召開整治體育領域“飯圈”亂象專題工作會。其中提到“飯圈”亂象嚴重擾亂體育工作秩序、破壞體育行業聲譽、損害體育戰線形象等,因此要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並且要全面加強運動員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
在馬麗紅看來,互聯網並非法外之地,“飯圈”不是法律之外的怪圈。針對“飯圈”的違法行爲,已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制,比如我國民法典規定了對個人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的保護;刑法有針對侮辱、誹謗罪的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和互聯網法規、政策等對個人信息保護和規範上網的規定等。因此,要想治理體壇“飯圈”亂象,首先就要旗幟鮮明反對“飯圈文化”,倡導文明追星,傳播正能量信息。學校、家庭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導,警惕未成年人爲偶像無節制“氪金”的行爲,避免其受到“飯圈文化”影響。
“有關部門要加強涉及‘飯圈’行爲的治理力度,尤其是對背後有資本作推手的行爲,一定要嚴格監督管理。此外,我國對於網絡暴力立法尚不完善,網絡水軍、營銷號、職業黑粉造謠誹謗等行爲只能通過刑事自訴、民事侵權等途徑解決,但刑事自訴存在取證難問題,民事訴訟有時又很難追究違法者的責任。爲解決這些問題,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馬麗紅說。
周旭亮建議,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巡查,及時發現違法“飯圈化”的行爲,另一方面則要加強相關案例的警示宣傳,起到更好的預防效果。
“要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實現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全社會包括參與‘飯圈化’的人都意識到,網絡不該是硝煙瀰漫的戰場,文明、理智發言應是每一個網民應當遵守的義務。媒體、社交平臺在公衆價值觀引導方面應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應該加強這類題材的宣傳引導,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健康積極的體育文化。”周旭亮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追星行爲都通過平臺直播或短視頻呈現。對此,馬麗紅認爲,流量是平臺的致富密碼,但平臺也有對上傳信息的管理義務,如果發現違規行爲不予處理也可能構成共同侵權。
“平臺應通過關鍵詞設置、投訴處理等手段對平臺內容進行必要的過濾和審覈,一旦發現有違法違規的內容,應及時進行處理,比如刪除、屏蔽等措施,或者根據平臺相關規定對嚴重違規者進行封號處理。”馬麗紅說。(記者 文麗娟 見習記者 馬子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