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臺不斷示警 川習靜悄悄
喜於交易的美國總統川普仍未對17條直接表態,不知會不會拿臺灣問題交易。(中新社)
賴清德總統發佈強化國安17條措施後,外媒各種分析不斷,中美最高層至今則靜悄悄,或許雙方有着更大目標,就是可否達成交易;大陸則以對民進黨戰略藐視、對臺灣有戰略定力、對自身發展則有戰略自信的三個戰略,迴應17條措施。
我發佈17條措施後,共軍機艦17日上午在臺灣周邊海空域執行聯合戰備警巡,首度一天舉行兩次,當天國軍實施立即戰備操演,共軍演訓,更多是衝着國軍操演而來;美國務院發言人針對17條無具體迴應,只重申美方一貫立場,對於共軍戰備警巡,則痛斥是明目張膽且不負責任的威脅,白宮對此則無迴應。
美國務院的說法,很難直接說是代表美國總統川普的意志。如同美媒指出,美國務卿盧比歐不屬於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也非川普核心人員,他的外交權被架空,許多涉外決策是白宮決定後,再告訴他,甚至有媒體推論,自討沒趣的盧比歐,可能不久後主動請辭。
美國媒體嗅到臺海緊張局勢升高,《華盛頓郵報》稱,賴總統明確定義中共威脅,意在爭取川普支持;《紐約時報》則分析,看準中國正與美國關稅戰,宣佈17條後,北京不敢有對臺冒進作爲。其實對北京而言,判定17條是爲炒熱大罷免,主要是限制臺灣人民交流,因此對民進黨是戰略藐視、對兩岸關係則有戰略定力,認爲大陸有單方主導與主動權,對於自身發展則有戰略自信,大陸經濟持續復甦,各類新創人工智能企業快速成長。
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對17條直接表態,因爲擺在他們眼前,是如何以談判各取所需,或解決分歧,不歡而散也有可能,美國對大陸宣佈兩波關稅,大陸的反制基本上點到爲止,雙方都在不斷試探,北京肯定尋求美國對臺灣問題如何剋制,從制高點來化解我方17條措施;喜於交易的川普,會不會拿臺灣問題交易不知,但對比我方不斷強調中共的威脅,中美最高層的靜悄悄,才該讓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