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加胃食道逆流 雙病用藥應當心

圖、文/臺大醫院內科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志銘

食道逆流現代文明病,國內成人平均每5人就有1位有胃食道逆流問題。醫師表示,40、50歲以上中年男性是胃食道逆流的好發族羣,中廣身材魚肚易致腹壓增加,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狀加劇。此外,肥胖的人也常合併三高及心血管疾病,但部分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可能影響部分種類的抗血小板凝聚劑效果患者用藥須經醫師的評估,以減少藥物的交互作用。

「年紀愈大,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愈高。」臺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志銘說,交際應酬多的中年男性除了較常合併肥胖及心血管疾病之外,也是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羣,主要是因爲肥胖會增加腹壓,使胃酸較容易往食道逆流;另一方面,人體老化過程也會導致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功能退化,使得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關不緊,進而造成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主要的症狀除了常見的胸痛胸口灼熱火燒心、溢赤酸等不舒服感覺,部分民衆還可能出現慢性咳嗽、咽喉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非典型症狀,不少人到處看診,求助耳鼻喉科胸腔科、心臟科等醫師,後來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引起。

劉志銘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在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後,大多數的患者的症狀都能獲得緩解,但是有部分的患者在清晨4點至6點時症狀仍會有胸痛、胸口灼熱火燒心等症狀,主要是部分傳統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的藥物通常是在早餐前服用,因此到了清晨時藥物的濃度與效果可能不夠,加上清晨多數人仍在睡夢中平躺姿勢也容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近年來新一代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可利用pH酸鹼值調控藥物的吸收,可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國際的臨牀試驗證實新一代的質子幫浦抑制劑可以減少清晨症狀的復發。

體重控制是避免胃食道逆流的有效方法之一。」劉志銘醫師說,根據成功大學教授及署立臺南醫院許博翔院長的多項研究結果顯示,當身體質量指數(BMI)下降1至2時,可以減緩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並可以減少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的總使用量,尤其是BMI超過30的患者。此外,BMI超過27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在急性期服用較高劑量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症狀也能獲得較明顯的緩解。劉醫師曾有一名BMI超過30的40多歲女性,因爲嚴重的胸悶、胸痛、胃酸逆流症狀,讓她十分擔心罹癌而就診,檢查的結果確認爲逆流性食道炎,嚴重度爲洛杉磯分級C級(此分類中最嚴重的是D級),在急性期服用劑量較高的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PPI)之後,困擾已久病情終於獲得穩定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因爲體型肥胖,也同時合併心血管疾病,需要服用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物,這些藥物與部分種類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可能有藥物交互作用,不僅會降低抗血小板凝聚劑的藥效,也可能減少胃酸抑制的效果。劉志銘醫師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提出警語建議服用抑制血小板凝集藥物(如clopidogrel)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服用可能會與此類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這類患者若因罹患胃食道逆流或其他適應症,而需要同時並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時,建議最好在醫師的評估下,選擇適當種類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以提升用藥的安全。

▲胃食道逆流之上班族日記影片/翻攝自Youtube,若遭刪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