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去"小學化"關鍵在方法去"小學化"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對此,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
所謂幼兒教育“小學化”,指用小學教育方式取代學前教育方式的做法,將小學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課程資源、教學規範、教學方法、價值方式等滲透或運用於學前教育。此舉不僅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教育規律,還極大地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5項關於幼兒園教學的治理任務,旨在改善幼兒園“小學化”這一現象。但是,在激烈的競爭和家長的育兒焦慮影響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很難馬上扭轉。
誠然,小學化是制約學前教育質量發展的一個瓶頸,其最核心的問題是大家對小學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在不少人看來,去小學化就是讓小孩不認字、不寫字、不算數。其實,去小學化最重要的不是內容去小學化,而是方法去小學化。
一些幼兒園採用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幼兒死記硬背,讓幼兒像小學生一樣坐在教室裡接受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忽視了開發幼兒想象力的自主探索,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和“玩中學,學中玩”的天性,忽略遊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忽略了幼兒教育的特點,不注意創設與教育內容相適應的、能產生求知慾望的情境。
學前教育跟義務教育有本質區別。學前教育主要是讓孩子體驗、感知,調動抽象思維。從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看,學前教育要注重體驗,通過遊戲活動去聽、去看、去聞、去摸、去嘗,在交流與合作中激發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
以漢語拼音爲例,對於聲母、韻母的認識,幼兒教師通過遊戲活動、兒歌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既可以極大地調動幼兒學拼音的積極性,又可以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
再以寫字爲例,如果幼兒把寫字當作畫畫,也是一種體驗。幼兒園老師帶領幼兒玩沙時,讓孩子用手指或小木棍在上面畫“沙”字,既能讓孩子在感受環境中識字,又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其實,對於大一點的孩子,讓他們寫“空氣字”,對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和空間感知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學前教育去“小學化”,不能單純只看教學內容,重要的是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