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點亮新生活(一線行走)
對羣衆的每一處困難、每一個訴求,主動關切,認真解決,是基層幹部的必修課
這一年多來,西藏拉薩市柳梧新區的幹部們多了一項新任務。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兼職當起“夜校”老師。雖然經常“白加黑”,柳梧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勝軍卻樂滋滋的。
加班爲何?原來,柳梧新區有不少羣衆是從昌都市貢覺縣易地搬遷而來的,適應新環境,還需要有個過程。“電梯怎麼用?”“過馬路爲啥要看紅綠燈?”“城裡的工作節奏怎麼適應?”……如何給他們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朱勝軍和同事一直在思考。
入戶走訪過程中,朱勝軍發現,大家的許多困難都是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帶來的。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就要想辦法破題。
白天要上班,晚上開堂課?有人提出了辦“夜校”的想法。說幹就幹,朱勝軍和同事們列起了課程大綱,大到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小到城市生活常識、本地方言,凡是和搬遷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都找人來講。
課堂開起來了,如何講到大家心坎裡?朱勝軍說,每次上課,幹部們都要下足功夫,做充分準備。從授課內容的選擇到課程進度的安排,再到難易程度搭配,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打磨,“要真正融入羣衆生活的一點一滴”。
爲了能設身處地地爲搬遷羣衆考慮,“夜校”裡的老師換了一撥又一撥。民警講交通規則、防騙知識,社區工作人員關注衣食住行、生活小事,隨遷幹部鼓勵大家放下鄉情、主動擁抱新生活。全方位的講解、關懷,漸漸解開了不少人的心結。
阿鬆、普普姐妹倆剛進“夜校”上課時,由於語言不適應,總躲在後排,也不愛與人交流。授課老師注意到後,爲她們開起了“小竈”。經過多次課後補習,兩人的拉薩方言越說越熟練。漸漸地,路上遇到教過自己的老師,她們都會主動打招呼,聊聊生活的變化。
走出深山、搬進樓房後,更要穩得住、留得下。這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還需要幹部們繼續用心書寫。
40多期“夜校”,照亮了這些“新拉薩人”融入城市生活的路,也在幹部羣衆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對羣衆的每一處困難、每一個訴求,主動關切,認真解決,是基層幹部的必修課。這一點一滴的努力,就是羣衆獲得感、幸福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