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發佈會鬧出多個笑話,智己這口鍋,到底該誰來背?

2020年12月25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召開了一場主題爲“太陽系邊際探測工程立項綜合論證”的啓動會,這場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在我們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將屬於中國的航天器送往80~100 AU的極寒深空之中,也就是去探索和突破太陽系的邊界,在那個無人區裡考古宇宙。

同一天,中國汽車市場也迎來了一支新的探索隊,它就是國字號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智己。

如果說蔚小理等新勢力,是硬擠(跨界)進汽車市場的,那麼智己便是坐在轎子裡,被資本、供應商擡着,在無限風光下入了場。

彼時,造車新勢力爲了“籌血”融資四處奔走,但由上汽牽頭,張江高科、阿里巴巴共同投資打造的智己,卻是手握80億元資本,頭頂上汽“一號工程”之名,擁有無數優質資源。

舉個簡單的例子,蔚來早期的首任車主享有終身免費換電和免費使用高階輔助駕駛NOP+的權益,但在蔚來虧損加劇的情況下,新車主在換電、高階輔助駕駛NOP+等方面要麼權益縮水,要麼訂閱收費。

而智己,銷量遠不如蔚來,但出手更爲闊綽,一方面,它調低旗下產品門檻,另一方面,將一系列高規格配置列爲標配,你想額外花錢,智己還不讓,前有上市贈送IM AD終身免費使用權的智己LS6,後有全系標配無圖城市NOA智能領航的智己L6。

一場“轟轟烈烈”的發佈會

4月8日,智己L6正式發佈。

爲什麼用“轟轟烈烈”來形容這場發佈會呢?

一來,從產品本身來看,開局便裝上了靈蜥數字底盤、智慧四輪轉向、高通驍龍8295芯片、英偉達Orin-X芯片以及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的智己L6,幾乎是把自己與“朋友圈”各自的拿手好菜都湊成了一桌,配上23-33萬的預售價,的確引起市場高度重視。

二來,智己足夠大方,自個兒掏錢幫小米SU7又辦了一場發佈會。

不像友商對比競品時的遮遮掩掩,小米SU7的名字與一系列重要參數都與智己L6綁定在一起,用來襯托後者的卓越。白色高亮代表領先,而屬於小米SU7的,更多是代表落後的灰色。可對於前幾天纔看過小米SU7正版發佈會的媒體、網友來說,無論是白色,還是灰色,都不如最後一行的電機對比來得醒目。

智己L6想要證明自己能夠通過核心技術“超越一切向往”,而這裡所說的“嚮往”放在當下來看便是小米SU7。但智己L6超越了嗎?至少從續航、效率、補能、零百加速等數據來看都超越了,但電機技術還真沒有。

PPT上赫然寫着小米SU7Max的雙電機方案爲“前IGBT/後SiC”,劉濤總基於此高談闊論,大談領先,但實際上,小米SU7Max匹配的是前後雙SiC,換句話說,智己在發佈會上犯了一個所有汽車媒體都不能犯的錯誤:基本車況信息寫錯了。

連道歉都在犯錯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便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發佈會結束沒多久,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便在個人微博上進行道歉。

其實造車新勢力的高管通過個人社交平臺賬號在網絡上脣槍舌劍並不少見,這被視爲是新勢力給汽車市場帶來的一種新商戰形式。可不同的是,每每涉及到通過官方公開形式發生的大事小情,往往也都會通過官方渠道予以正式迴應。簡而言之就是“高管負責掐架,官方負責善後”,這既給高管留住了顏面,也在商業競爭層面給自己、給友商以體面,而像劉濤總這樣着急忙慌地通過個人微博非正式致歉的並不多,更何況這還是一次十分業餘的“內容審覈”錯誤。

這樣的業餘失誤可以歸咎給PPT製作人,或者臨時工也行,但對於新產品發佈會這樣重大的企業經營活動來說,自家的CEO會看到些什麼,需要在發佈會上說些什麼、展示些什麼都不是幾天就會決定的,單單是講解與展示內容往往就需要好幾周,甚至是幾個月來籌備。

這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臨時工”背鍋,但作爲上汽“一號工程”的掌舵者,劉濤總卻露出了業務不熟的馬腳,毫無疑問,小米SU7將會是未來智己L6在同級別市場競爭的最主要對手,但面對這樣的對手,從“臨時工”到內容審查,從業務團隊到技術團隊,再到掌門人,卻是無一人發現最爲基本的三電參數問題,從個人到團隊,甚至是企業管理與運轉方式,似乎都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不過,在小米汽車對劉濤的個人非正式道歉做出強硬迴應後,智己開始找補,發佈了蓋有公關部紅色公章的官方致歉函。而在這一次的致歉函上,智己終於學乖了,知道寫好了得先內審,不管是大小領導看,還是同事看,總之,在經過了一系列“內容審查”後,這條被小米官微三連問逼出來的官方致歉微博從僅自己可見變爲了公開,但正如智己CEO劉濤在個人微博致歉中的拼寫錯誤一樣,碳化硅模塊仍舊被錯誤地標註爲“SIC”,而後兩稿修改才變更爲“SiC碳化硅模塊”,看來這公關團隊的業務能力仍有待加強。

屢敗屢戰,黑紅不是紅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智己第一次因專業問題而遭到同行、網友質疑。

比如說很多人都知道的,爲了展示智己L7的駕控屬性,劉濤總將高架停車、壓實線變道、連續變道、變道不打轉向燈、嚴重超速等交通法規紅線一一踩遍;

比如說,爲了展示智己LS6的拓展性,劉濤總上演了一出“車內包餃子”,結果被網友質疑這一營銷手段的安全性與必要性,“屬於是沒有應用場景就自己創造應用場景”、“模擬過年回家的時候堵路上了”。

比如說,或許是受了李斌“汽油論”的啓發,劉濤總情感昇華,來了一句“決定花40萬元購買燃油車的用戶,我覺得他們是很無奈的,說得過分一些叫很悲慘的。”

比如說,爲了強化智己L6的領先性,劉濤總極力強調“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的描述。然而,在發佈會之前,所謂的“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就已經被騰勢趙長江揭穿,後者指出智己這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劉濤也是不甘示弱,在個人微博上進行迴應。

但實際上,智己L6所搭載的“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爲半固態電池,它像蔚來ET7所使用的150kWh電池一樣,爲智己L6光年版帶來了千公里級別續航里程。

但不同於蔚來,智己在電池負極上採用了快充型石墨+新一代納米級硅碳複合材料,帶來了高於蔚來的功率密度,從而以133kWh電池容量創造了同等續航能力,實現了實實在在的參數領先,可偏偏,這種應用了潤溼劑來填補電解質中縫、優化鋰離子傳輸的半固態電池,卻硬要用“準”字來擡高身價,這樣的營銷策略無疑是失敗的。

失敗在哪裡呢?一來,從行業角度來看,包括寧德時代曾毓羣在內的電池大佬早就從技術層面質疑了固態電池的耐用性與安全性,而這還是在豐田聲稱“將最早在2027年才把固態電池投入使用”的情況下給出的評論。如今智己一句“已經量產裝機的固態電池”,自然會引起業內人人士廣泛驗證、質疑;

二來,從消費市場角度來看,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電池是液態、半固態,還是固態電池其實並不關心,他們重視的是續航、耐用與安全,明明在技術實力已經足夠突出的情況下,智己卻畫蛇添足,冒着被揭穿的風險玩這文字遊戲,顯然是不明智的。

就像此前劉濤總髮文“陰陽”小米三年造車速度,雷軍所作出的大氣迴應一樣,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如今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想要造好車,除了從大環境中受益,還需要的是大量技術積累、大量技術人才支持,才能少走彎路。

依託於上汽這棵大樹成長起來的智己,作爲國字號高端新能源的一份子,應該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先天優勢,在中國新能源團結向前的過程中扮演好引領者的角色,而不是想着把友商當做“墊腳石”,一個不小心就很有可能崴了自己的腳。

實際上,智己在技術層面所體現出來的實力、在配置方面展示出來的豪氣,也已經證明了它的確有衝高的底氣。看看同樣身爲四大汽車集團成員的東風、長安都爲小米SU7的上市送上祝福,本身就銷量掉隊的智己,爲何不把心胸、格局打開一點,把重心放在覈心技術的突破上,會不會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