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換3位總統,秘魯何以陷入政治危機
當地時間15日,在爆發全國性抗議示威活動的壓力下,秘魯新總統梅里諾宣佈辭職。
梅里諾本月10日纔在國會宣誓就任總統,上任不滿一週。而本月9日,秘魯前總統比斯卡拉剛剛因受到國會彈劾被解職。
據新華社最新消息,秘魯國會16日舉行全體會議,現年76歲的議員弗朗西斯科·薩加斯蒂,當選新一任國會主席。這意味着,他將按憲法程序接任秘魯總統職務。
短期內如此頻繁地更換總統,放諸全世界政治史也堪稱罕見。問題來了:秘魯何以深陷政治危機?
比斯卡拉遭彈劾是起因
秘魯出現這一幕的起因,是梅里諾的前任比斯卡拉受國會彈劾被迫下臺。
10月份,秘魯聯合黨指控比斯卡拉在2014年出任地方省長期間,涉嫌收受政府工程承包商賄賂款,因此不具備繼續任職的道德品質。11月9日,9個反對派政黨聯手,在有130席議席的秘魯國會對比斯卡拉是否涉嫌貪腐和抗疫不力進行投票表決,結果以105票贊成的結果,要求比斯卡拉下臺。比斯卡拉本可通過上訴與國會繼續抗衡,但最終選擇了離職。
其實,秘魯國會與比斯卡拉之間關係緊張已持續了一年多。比斯卡拉上任後,推出了禁止已經定罪的官員再度競選公職、限制議員的司法豁免權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這些反腐措施遭到秘魯國會的抵制。去年9月,比斯卡拉宣佈解散國會,但國會拒絕聽從總統的命令,反而宣稱比斯卡拉辭職,並任命了新總統。只是因爲軍隊表態支持比斯卡拉,比斯卡拉才得以留任。今年9月,秘魯國會再次因一樁人事案彈劾比斯卡拉,但當時未能過案。
與秘魯國會不同,比斯卡拉因反腐在秘魯民衆中威望很高。9月,秘魯國會第一次彈劾比斯卡拉時,比斯卡拉的民意支持率仍高達80%。所以,國會主席梅里諾接任總統,實際上是坐到了火藥桶上。而梅里諾又是無黨派人士,缺乏政治資源,成爲“背鍋俠”,匆忙辭職其實不難理解。
其實,比斯卡拉和梅里諾當秘魯總統的路徑是極其相似的。梅里諾是因比斯卡拉被國會彈劾下臺接的班,比斯卡拉也是在2018年因前總統庫琴斯基兩次遭國會彈劾下臺接的班。
比斯卡拉和梅里諾之所以能接班,也都與他們沒有政黨背景有關——對於國會來說,易於掌握主導權。
爲什麼秘魯國會的權力這麼大?秘魯是南美國家中少有的實行國會“一院制”的國家,等於集衆議院、參議院的權力於一身,因此有罷免總統的權力。這也與秘魯獨立後的歷史有關。
秘魯於1821年獨立以後,爲如何構建國家體制召開了制憲國會,就此確立了“一院制”。1993年,秘魯召開了最後一次制憲會議,再次鞏固了“一院制”。
倒不是說“兩院制”就一定比“一院制”好。但假如大選時出現這樣的情況:某一政黨得到的政黨票最多因此而主導國會,而另一黨或無黨派人士得到的總統票多,政府與國會之爭就在所難免了。“府院之爭”,也確實是這些年來秘魯的政治常態。
明年4月大選能否終止混亂
比斯卡拉和梅里諾都是因前總統被彈劾後才上任的,那麼大選後,是不是就能終止“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亂狀態?
秘魯上次大選是2016年,因此按計劃明年4月秘魯將舉行新一輪大選。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大選週期中間出了太多變數。
2016年大選產生的總統庫琴斯基被趕下臺了,比斯卡拉和梅里諾也下臺了,如今選出新的臨時總統薩加斯蒂……總統走馬燈式更換,無疑反映了秘魯激烈的政治博弈。
秘魯激烈的政治博弈,還不止體現於此:目前秘魯人民力量黨是國會第一大黨,在2016年大選時,人民力量黨以微弱優勢落敗。明年的大選,人民力量黨肯定是不可忽視的主角之一。
人民力量黨由秘魯前總統藤森之女藤森慶子領導,但今年1月,藤森慶子因涉嫌洗錢和受賄第三次被捕。
藤森擁有秘魯和日本雙重國籍,在1990年-2000年擔任秘魯總統,他是1970年代華裔背景的鐘亞瑟擔任圭亞那總統後,第二位在南美擔任國家元首的亞裔人士。
從比斯卡拉到梅里諾,從藤森到藤森慶子,由他們的故事可以發現,歷史和現實的因子都在影響秘魯政壇的運作。這團亂麻恐怕一時難以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