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時代的“泥土藝術”——泥人張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田昕禾)走進泥人張第四代傳承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錩的家裡,四處可見展櫃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泥塑作品。午後,陽光窗戶照進來,讓這個小小的“‘泥人張’博物館”更加幽致溫暖。

“泥人張”自清代道光年間,由明山始創後,至今已經有180多年的歷史。在泥人張的每一代的傳承中都會有不同的題材特色,“泥人張”從第一代開始追求靜中求動,到第二代重視動中求變,再到第三代講究科學嚴謹。

新中國成立後,“泥人張”的創作題材也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是表現新人新事新風貌。張錩便是這一時代見證者受益者。在延續繼承傳統手藝前提下,打破了原先的“泥”的創作侷限,讓“泥人張”有了更多的形式的呈現方式。他提出“‘泥人張’來自於民,還要還於民”,將“泥人張”傳統的架上彩塑作品形式拓展到更多城市公共空間中去。

如今的“泥人張”已經傳承到第六代,從百年前的家族傳承到後來的師徒傳承,再到當代“泥人張”傳承人走進院校,以更加系統嚴謹的方式傳承它的技藝精神,這正如郭沫若先生曾在1963年“泥人張”彩塑展上題詩所言:“用造人女媧,明山泥人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