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智能化 醫療新跨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一個週三的下午,給醫學院影像專業研究生上完課後,我照例臨牀會診,在影像中心走廊遇到一位患者

“劉主任,能不能給我刻張盤,我肺部有個磨玻璃結節,想要一下CT影像原始數據。”

“現在有自助打印系統,不需要刻盤了,報告單上方有二維碼手機掃描就能看診斷報告和瀏覽原始圖像。”我說。如今,醫學影像已經智能化、信息化,要是20年前,這一切難以想象。

上世紀90年代,中專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一家國企的職工醫院放射科工作。當時科室僅有一臺X光機,透視須在暗室進行,透視前要穿鉛衣、戴鉛帽,還要在暗室戴專用眼鏡適應20分鐘,方可診查病人。一張合格胸片要經過顯影、水洗、定影過程,其間爲了驗證攝影效果,隔一兩分鐘就要拿膠片對着紅色燈光看看成像顯影如何,倘若患者動了或者攝影條件不佳,就得重照。

1998年,科室有了自動洗片機,X光片由水洗變機器自動出片。之後科室又採用國產CR機、DR機,工作流程簡化,圖像質量更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2000年,醫院有了單排螺旋CT機,掃描範圍覆蓋檢查對象全身,可進行頭部腹部脊柱部位檢查,比普通胸片信息更豐富。

爲了更好地適應醫療技術的進步,我不斷努力學習,先後讀大專、念本科,2011年開始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我來到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CT影像中心工作。影像中心擁有多臺CT機、核磁共振儀、數字DR機、鉬靶X線機等,不少高端影像設備實現了國產化,醫療條件今非昔比。

醫學影像設備從依賴進口到國產“智造”、從黑白膠片到“彩色”打印,從醫二十餘載,我見證了國家醫療事業發展跨越。當前,AI智慧醫療、遠程診療等發展迅速,醫聯體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讓醫療事業發展日新月異。在日常診療中,我深有體會:“雲膠片”二維碼掃描讓病人不用拎着片子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快捷;CT有了影像診斷輔助平臺智能系統,醫生工作多了“好幫手”……

展望未來,我將時刻牢記醫者責任與擔當,做好病人生命守護者,爲提升羣衆的健康水平不懈努力。

(作者爲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