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狂了」與既狂又傲狂得不得了
《環球時報》以標題「爲被殖民唱讚歌,柯文哲有些狂了」的社評批判、抨擊柯市長。臺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專訪時,提及越南的文明優於中國,引起中國不滿,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責柯文哲被選舉的勝利衝昏腦袋,開始說話沒底線,並認爲柯文哲的放肆「傳達出臺灣一些力量對玩刺激大陸游戲的蠻不在乎。」《環球時報》表示,中國不必立即被柯文哲上任之初的一些言論激怒,需表現出堅決的原則性,以實際行動爲柯劃出底線,讓柯和柯的支持者都看明白。
在我們看來,或許「柯文哲有些狂了」,然而中國或《環球時報》更是既狂又傲,令人不敢領教。《環球時報》社評對臺灣頗爲輕蔑,同時也頻頻威嚇臺灣,對柯、對臺灣威逼利誘兼而有之。他們說,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可以在必要時考慮停下來。上一任臺北市長承認「九二共識」,如果柯要破這個政治底線,這一論壇就失去了繼續舉辦的政治基礎。上海和臺北如今的經濟規模完全不可等量齊觀,一旦停下來臺北損失肯定更大。
2017年臺北要舉辦大運會,大陸亦可根據柯的表現決定是否予以支持。如果大陸抵制它,柯文哲將有很大失分。
臺北的發展離不開與大陸合作,如果柯在政治上扮演激進角色,迅速成爲兩岸之間的破壞性代表人物,這不符合臺北市民選他上臺時對他的期待。他在給自己的政治前途挖坑。
因此大陸既不必迅速被柯上任之初的一些言論激怒,也需表現出堅決的原則性,以實際行動爲他劃出底線,讓他和他的支持者都看明白。
臺灣2016年「大選」很快就將到來,...。大陸如此強大,臺灣公衆不會置現實主義於不顧,以冒巨大風險的代價放任各種不着調的奇談怪論。
其實,柯的談話.談論,一點也不奇談怪論,在臺灣可謂很平常。倒是他們要爲柯爲臺灣劃底線,限定臺灣的走向與前途,反而是很奇怪的。自言臺北的發展離不開與大陸合作,大陸如此強大,這種話還是少說,也沒必要說。「國雖強大,好戰必亡」;中國的美好政治傳統是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而且對中國以外遠方之地通常是抱持「柔遠能近」(柔遠能邇),「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原則或政策;所重的是化干戈爲玉帛。中國對香港佔中運動一忍再忍,即有懷柔、修文德、化干戈的意味。這是可喜的,殆將使中國前途遠大光明,萬壽無疆;那麼爲什麼對柯市長的言談那麼耿耿於懷?他的兩國一制只不過是要存同化異,讓彼此更瞭解更尊重對方而非意在提倡兩個中國。
《環球時報》社評認爲,柯文哲被選舉勝利衝昏頭,對展示「臺獨」的偏好越來越不做剋制,逐漸擺出挑釁的姿態。作爲臺北市長,柯文哲本應更多回避臺灣與中國政治問題,但柯卻像是對就這個問題表態很有興趣。
《環球時報》嗆,柯文哲剛上任不久,履職思路還不穩定,這時的中國方面,要向柯發出「正確的信號」,包括:中國願意保持與臺北市的交往與合作,但不是無條件的,不是柯文哲做什麼我們都毫無反應。如果柯作出超越底線的事情,中國勢必予以反制。
《環球時報》舉上海與臺北的雙城論壇和2017世大運爲例,稱中國可依據柯文哲的表現,決定是否給予支持,若中國不支持,將對臺北和柯文哲造成很大的損失。
這是棍棒與紅蘿蔔伎倆,臺灣不會喜歡,也深感未受尊重。
中國人聽到柯市長說越南的文明優於中國一樣,心裡會很不高興。這可理解。越南的文明、中國的文明或臺灣的文明,各地、各國的文化、文明(二詞所指範圍不盡相同,但相關),彼此當然可以做比較,可是比較之下應着重於列舉其差異、異同而不宜遽下論斷,斷定孰優孰劣,因爲這樣對國家民族的刺激是很大的。而且柯市長「越南的文明優於中國」的說法,他只是根據越南人對於交通號誌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走通過的規則規範比較遵守,而中國人則較不遵守所下的論斷。這樣的推論太以偏概全了。
如單就這點來說,臺灣恐怕也是缺乏文化、不很文明的國家。因爲大家不是很遵守交通規則且隨地大小便,愛狗養狗人士也任由愛狗隨地留黃金(客觀地說,帶着塑膠袋子把愛狗大便撿起帶走的人還是有。不過提着狗屎袋到處走,恐怕也不是好辦法)。但我們能單以此事來論斷臺灣嗎?
柯市長還是集中注意力處理市政比較好。我想這也是多數市民的期盼。忽然間又要引發與中國的文化論戰、文明攻防,實在沒必要。而這也不是市長職責所在。而且柯市長比較中越的文明或文化,只是即興式的談論、隨口說說的,並非很有系統、很全面性研究的結論。所以其說法難以令人口服心服。
即興式的、隨口說說的,那麼柯市長有口出三字經的習慣,而身爲市長又說自己婚姻全由母親安排促成,自己並不喜歡太太,他太太也感嘆「柯心中沒有我」,試問這又是什麼市長、市府文明或官場文化?而且我們能遽下論斷說柯市長沒文化、不文明嗎?如這麼遽下論斷也未免偏頗、以偏概全了。
柯市長還是集中注意力處理市政府比較好。他利用、重用網軍舉發違規停車熱點,派員警站崗。這作法或許有點效果。然而能否解決塞車停車妨礙交通等問題,仍然大有疑問。顯然他並未更深入更有效解決問題。他只是說這是霍桑效應、天竺鼠反應,但是人非鼠,要有合乎人性人道的考慮與做法才比較有可能解決問題。第一,沒那麼多警察可以去站崗。違規熱點、法輪功學員信徒出現點或廟會維持交通能通以及其他一大堆事情,都需要警察都派警察,這樣豈不是又要變成「警察國家」?其次,警察站崗使違規熱點消熱解除,然而在其他點其他地區又形成熱點,問題還是沒解決。所以歸根究底還是要提供更多停車位所、場地或不準民衆開車到臺北市,或許纔有可能解決違停與交通堵塞問題。而且這也不是什麼霍桑效應、天竺鼠反應,單純只是「紅單效應」罷了;跟攤販看警察出現就開始跑或定期乖乖被開罰單是一樣的。賣弄術語解決不了問題。「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莊子《齊物論》)我們也可以說,霍桑效應、天竺鼠反應其實就是「美人魚鳥反應」「麋鹿效應」。搬弄術語即興發言很討喜,可是問題原在。
柯市長之爲政是政壇新藥官場官僚新處方。新藥要試驗是否有害,無害、利大於弊才能上市。猛藥特效藥要慎用。但不管怎麼說,他帶來新希望。
我們還是要強調:柯市長還是集中注意力處理市政府比較好。同樣中國也別太過多管閒事多管臺灣家務事,以免成爲太霸道的國家或太窮兵黷武:那對中國不利,非長治久安之道。
●作者邱風,新店,退休高中教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