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遊吧斯董事長鄭虞坪 爲鄒族人打造阿里山的天堂

▲“優遊吧斯”董事長鄭虞坪(中)與鄒族員工感情融洽。(圖/記者周宸亙 攝)

資深主編詹婉玲/專訪

沿着阿里山公路臺 18 線往上走,看到天愈來愈藍,檳榔樹愈來愈少,翠綠茶園一一映入眼簾,優遊吧斯鄒族文化村就愈來愈近了。沒有半點鄒族血統的優遊吧斯董事長鄭虞坪跟所有員工一樣,穿着傳統服飾在大門口張開雙臂歡迎遊客,這個成立滿剛 5 年的文化村,爲當地青年創造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也讓兩岸的華人有機會了解鄒族的文化,並發現鄒族原住民的憨厚及熱情

祖籍河南省虞縣人的鄭虞平,出生在嘉義眷村,畢業於黃埔軍校陸軍第 49 期, 2000 年於臺中縣谷關麗陽空特中心中校退役,之後擔任劍湖山世界總經理特別助理,因爲對咖啡的熱愛及鑽研,打造了劍湖山咖啡博物館,也是古坑咖啡全盛時期的重要推手。

▲鄭虞坪開心地在優遊吧斯的咖啡園。(圖/記者周宸亙 攝)

曾經有很多媒體誤導,指鄭虞坪具有一半的鄒族血統,因爲鄭虞坪對鄒族人真的是盡心盡力,不求回報,纔會令人誤解。鄭虞坪感慨的說:「我在劍湖山工作十年期間,看到很多優秀的鄒族員工,具有純樸憨厚的天性,熱心工作不投機取巧,他們缺的只是一個平臺,但山上的工作機會實在太少了…。」

流行歌曲高山青”唱着“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呀.…”,真實世界裡,住在阿里山的不是垂垂老矣的老勇士,就是天真無邪的小孩子,或是黝黑、臉上刻滿歲月痕跡的老阿嬤,美麗的姑娘與驍勇善戰的勇士爲了生活,早就跑下山謀生。 88 莫拉克颱風,讓這種狀況更加惡化,阿里山原住民幾乎無法定居故鄉

茅達諾劇場的表演備受陸客歡迎。(圖/記者周宸亙 攝)

鄭虞坪表示,“優遊吧斯”的誕生,單純的想法就是看到鄒族人被迫離開祖先賴以維生的土地,他希望藉着這塊“夢土”,能幫助原住民築巢圓夢,並致力於推廣及吸引鄒族青年返鄉就業,保留鄒族的傳統文化。

“優遊吧斯”以阿里山鄒族原住民的鄒語定名,其涵義代表四季富有,內心富足與擁有一顆喜樂、善良、分享及平安的心。確立此一信念後,鄭虞坪利用曾服務於劍湖山世界總經理特助的人際關係以及靈活的商業頭腦 ,從許多朋友處順利募到 5000 萬元資金,接着選在樂野村平坦山坡地開發“鄒族文化園區”;一方面提供鄒族年輕男女就業機會,做爲部落產業文化行銷的平臺,另一方面,把鄒族文化園區推向“優質的部落觀光形象”、“精緻文化旅遊”與“在地特色產業的體驗”,呈現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

優遊吧斯於 2010 年 7 月開幕,現有 80 多位員工, 90% 都是鄒族原住民青年,“僱用原住民是給他們魚竿、教他們釣魚”,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原住民朋友的就業問題,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之後,就可以在祖先辛苦打拚的地方安身立命,也就不必離開自己的故鄉。

▲優遊吧斯”生產的高山咖啡豆,品種優良。(圖/記者周宸亙 攝)

鄭虞坪表示,阿里山是海外遊客的必到之處,也是中國大陸觀光客最喜歡的風景名勝,阿里山神木、小火車、日出、雲海乃至於阿里山姑娘、原住民文化,天然美景與少數民族的元素構成阿里山的獨特性,如果陸客跨越幾千公里到阿里山,卻無法體驗阿里山原住民文化,不是很可惜。“優遊吧斯”就是要讓遊客更加了解鄒族的歷史、文化、風俗乃至生活習慣。

要讓人感受到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就必須遵循傳統,包括最起碼的部落服裝、部落生活方式,莊嚴祭祀的儀式,遵循禮法,優遊吧斯在這方面頗爲講究,從入園迎賓開始,有鄒美少女巫師在大門口展開祁福儀式,接着是,觀看鄒族文物“哈莫館”以及矛達劇場。鄭虞坪很歡迎陸客、港客及世界各國觀光客造訪阿里山時,到“優遊吧斯”欣賞鄒族原住民表演、觀賞傳統手工藝品、品嚐原住民美食及農特產品

▲鄒族人的勇士舞是文化村的特色。(圖/記者周宸亙 攝)

鄭虞坪曾公開表達對大陸游客的謝意 :「沒有他們的情義相挺,部落青年迴流不會這麼快。」,鄭虞坪指出,優遊吧斯目前每個月訪客約 1 萬人,其中 7 成是陸客,而且都是爲了感受《高山青》那首歌而來。他經常看到大陸老先生、老太太,在親眼見到部落青年男女跳起傳統歌舞,感動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直說歌中意境都出來了,看到了阿里山真實的一面。

鄭虞坪說:「優遊吧斯的員工對陸客都很尊重,這些遊客爲欣賞鄒族文化而來,我們要用熱情,一圓對岸朋友長年懷抱來阿里山的夢想。」

在“優遊吧斯”,鄭虞坪將他在古坑的咖啡經驗,移植到這片富饒的樂野部落,園區內有臺灣難得的高海拔咖啡園,有供不應求的高山茶園,有傳統的原民餐,最令人欣慰的是,園區內的鄒族員工臉上都掛着滿足的表情,這裡讓他們免於風霜,得到自信,“優遊吧斯”就是鄭虞坪爲鄒族人打造的阿里山天堂

▲“優遊吧斯”的茶園與鄒族採茶美女,構成一幅人間天堂。(圖/記者周宸亙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