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生物化石寶庫裡探尋生命演化奧秘
色彩斑斕的菊石、網紅化石麒麟蝦、大型魚龍化石、甕安生物羣中的珍稀胚胎化石、埃迪卡拉生物羣中地球最早的動物足跡、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恐龍化石……走進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便像進入一座化石寶庫。數量衆多的精品化石不禁讓人眼花繚亂。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王永棟介紹,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依託於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20萬件的館藏標本,博物館展出了近千件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標本。
2020年,在中國科學院支持下,博物館進行了全面的展陳昇級改造,並於2021年1月1日向公衆免費開放。全新升級改造後的博物館集現代化、多功能、國際化爲一體,知識體系更加全面,展出的標本更加多樣,展陳效果更加顯著,通過豐富多彩的億萬年化石來講述波瀾壯闊的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奧秘。
“我們增加了大量精品化石標本,包括海百合化石牆、大型棕櫚葉植物化石、黃河象、翼龍等。這些化石以前都沒有展出過。”談起此次展陳更新的亮點,王永棟如數家珍。
新展陳以“演變中的地球,進化中的生命”爲主題,以38億年生物演化史中發生的重要事件爲參觀主線,輔以各門類無脊椎和脊椎動物化石、微體古生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等專題展區,向公衆全面介紹生命從地球上誕生以來所經歷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演化故事。此外,還新增了不少展區對古生物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應用、生物大滅絕等進行專題介紹,主要包括生命進化史主題展、古生物專題展、世界級精品化石展和新疆石油特展四大部分。
王永棟介紹:“博物館之前的古生物展陳知識體系和內容主要是基於2005年之前的科學認知,經過15年的發展,古生物的新發現和新進展非常多。這些新的內容以及科學家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在這次展陳更新中都有體現。”
漫步在近20個展區,代表地球遠古生命記錄的化石無處不在,並被巧妙地融入地球演化和生命進化漫長曆史長河的畫卷中。王永棟介紹,博物館裡的每一件化石背後都有精彩的故事,都可以講述波瀾壯闊的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奧秘。
“這塊地磚,看看像什麼?”指着地上定製的化石圖文地磚,副館長傅強說,“每一塊地磚展示和濃縮了博物館具有代表性的14件古生物化石,趴在地上看化石、腳踏‘石地’這樣的創意,在國內博物館還是第一次,也是我們館的特色。”
連接一樓和二樓的樓梯上,一條“上山之路”令人印象深刻。兩側的岩石造型,濃縮了距今6億多年到1.4億年間南京地區的地層概貌,從最底部的前寒武紀冰期沉積,依次往上到古生代再到中生代地層中,鑲嵌着33件不同年代的代表性化石。參觀者可以親手觸摸,感受這滄海桑田般的歲月痕跡。副館長郭震宇介紹,南京地區是我國地層學研究的經典地區之一,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擁有近7億年來完整的地層記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都很罕見。
科普互動項目一定是博物館裡最受歡迎的,最新發布的“寒武紀蟲蟲秀”也不例外。在將近20平方米的大屏幕前,很多觀衆聚集在這裡。互動參與者通過塗鴉創作自己的澄江生物,在遊戲中生成3D角色,遨遊於3D的寒武紀海洋世界裡,並與終極捕食者大奇蝦對決……歡聲笑語中,“寒武紀大爆發”“澄江生物羣”這樣的專業術語便深入觀衆腦海裡。
20世紀80年代,我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澄江帽天山發現了距今約5.18億年特異埋葬的化石羣——澄江動物羣,在世界上引起極大轟動,被譽爲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郭震宇介紹,一直以來,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科學研究與常規展陳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藉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多元方式對科學素材進行提煉與開發。“寒武紀蟲蟲秀”便是最新開發的大型交互科普遊戲產品。科學性與趣味性並存,寓教於樂。
在世界級精品化石展廳駐足,帶給人的是另外一種震撼。王永棟介紹,除了甕安生物羣和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化石外,埃迪卡拉生物羣中的夷陵蟲、最早動物足跡、最早的跳蚤、中國最大的蜻蜓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最早的開花植物等,每一件化石都是古生物學家取得世界級新發現的獨一無二的見證者,也記錄着科學家長期以來艱苦野外調查和研究的不平凡歷程。
那麼,不少參觀者會有這樣的疑問:“研究古生物有什麼作用?”傅強說,爲了回答這一問題,博物館專門開設了“古生物的應用”展區,介紹化石在確定國際地層對比標準(俗稱“金釘子”)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尋找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生物成礦等領域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神奇角色。
參觀結束,不要馬上離開。參觀者還可以來到本次展陳昇級後新增的古生物主題科學咖啡廳,坐在落地玻璃窗邊,點上一杯熱氣騰騰的恐龍咖啡,靜靜欣賞對面雞鳴寺明城牆景區的人與景。這感覺,一定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