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真的不要生太多小孩
有些事情「嘗試」的成本很高,我自己有四個小孩,所以在臺灣的環境是否可以多生幾個小孩這件事情,聽聽我的看法應該有些參考性的。但是請注意,我是勸大家「不要生太多」小孩,不是勸大家「不要生」小孩,只是,一兩個就好,不要太喜歡搞出人命。
很多人聽到我結婚六年生四個小孩,第一個反應都是「馬英九」應該頒獎給我,在此向各位報告,生小孩是自己的家務事,跟總統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小心生到第五胎會怎樣,但是目前生到第四胎了,別說總統,連里長都沒有來過,而且我也不知道這些官員來可以做什麼?如果只是給一張獎狀,我自己印可能還精美一點,如果只是來發點慰問金,我生小孩是很高興的事情,只是壓根沒想過跟政府官員同樂而已。應該沒有人生小孩是爲了政府官員的鼓勵,而且政策鼓勵生育,又沒有說一定要幫你照顧,所以你家生幾個關政府屁事?只要記得「依法」去戶政事務所報戶口,國家做人口統計的時候沒有漏掉你家小孩就可以了,講白一點政府要的就是數字,其他事情都是你的家務事。
生育補助的部份,一堆謠言滿天飛,很多人不知道哪邊聽來的兩萬、三萬的補助,更誇張的還誤以爲是可以月領到小孩長大。請各位想要生小孩的新婚夫妻注意,我國目前沒有這麼好的待遇,那種領很久、領很大的事情是新加坡,不是臺灣,在臺灣生小孩的補助,有勞保的生育補助以及可以領半年的育嬰津貼,一般30K~40K的薪資,大概就是半年之內勞保領六成,18K~24K左右。說到地方政府更是少,像我住在淡水是2.5K領到兩歲,看清楚喔,是2.5K不是25K。我不知道哪位家長會因爲這些補助而性致大發,晚上急着去生小孩?要鼓勵生育真的要有魄力一些,幻想一下,如果每個小孩補助到6歲,每個月發兩萬,這種誘因大概比春藥還有效,如果每個月發三萬,那大概往後每年都是龍年。
我知道這種想法很多人會說「政府哪來的錢這樣發」,如果你也想到政府稅收的大,哪你就應該順便想一下,以現在這種生育率,數十年之後誰來繳稅?更何況如果有這種生育補助家長不是拿來當存款的,養小孩有很多錢要花,花了錢不就是在促進消費嗎?與其發消費券,不如拿來補助生育,促進消費又增加生育,最主要的是將來纔有人繳稅。
教育的部份大概是所有家長最頭痛的部份,我家小孩還很小,還沒遇到國高中升學那些基測的鳥問題,但是我家老三今年想念公立幼稚園還需要抽籤這件事情,就印證了小孩生多也是沒有用的事實。話說我家老大、老二去年開始就讀淡水國小的附設幼稚園,當時的規定是家裡只要有三個學齡前兒童,滿三足歲就可以優先錄取,去年入學的時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小孩多還是有好處的。今年不知道是哪位教育局的大官修改了入學規定,把三足歲改成四足歲才能優先錄取,結果我家老三今年備取第12名,我想除非有奇蹟,不然她今年別想跟姐姐一起讀同一間幼稚園了,明年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奇怪的規定出現,生四個小孩要念公立幼稚園還要碰運氣,那誰還願意多生一點?
很多人以爲少子化之後學校應該招生不足,那是小學、國中的現象,如果你家小孩要念幼稚園,而且你不是有錢到可以讓每個小孩都去念私立幼稚園的家庭,那建議你別生太多小孩,我是一個四個小孩的爸爸,想讓小孩一起念同一個公立幼稚園都還要排隊抽籤,一點便宜都沒佔到,如果多生一點也沒有好處,那建議各位生一兩個就好了。
養育的部份最頭痛的現象應該是出在雙薪家庭,除非家裡有長輩能幫忙照顧小孩,不然雙薪家庭只能選擇把小孩送到「幼幼班」或者「請外傭」。你以爲小孩多生幾個請外傭就好請嗎?請把我們國家那份「白癡量表」拿出來算一算就知道自己想太多了,我家六年生了四個小孩,平均一年半生一個,我唯一能提出申請的時間只有在老四出生之後,老二未滿五歲那短短的一個月,這件實際案例還曾經在中天電視臺播出,但是我也知道爆料之後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因爲這種真實案例太多了。我說的白癡量表就是那個巴氏量表,臺灣定這個外傭規矩就是告訴你,除非你家生了三胞胎,不然政府並不鼓勵你請外傭來照顧小孩。那不知道應該要夫妻哪一方放棄工作在家照顧小孩,還是老人家就有義務要幫忙照顧孫子?我國在幼兒養育的部份都是這樣的政策,你還覺得生小孩是一件有人可以幫忙的事情嗎?事實上,生的越多越覺得在臺灣生小孩是很孤單的事情,所以奉勸各位一定要記得,生小孩真的是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會幫忙你的。
這幾年我看到很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不知道有哪對夫妻是受到那些搞笑的政策號召而早早上牀努力生小孩的?在臺灣生小孩跟在臺灣開公司一樣需要很大的勇氣,政府不能幫忙至少也不要幫倒忙,如果在生育、養育、教育沒有一樣能提出良好的政策,那真的不要鼓勵大家生小孩,一方面是政府講再多也沒用,一方面是這種鼓勵只會讓原本想結婚的男女因爲不想面對生小孩問題連婚都不結了。
●作者江亙鬆,字C.K.,號上吐下瀉法師(取滿肚子怪東西又喜歡到處散播之意),對於創業、行銷、感情、親子教育等與職場、情場有關係的議題都有興趣。主要工作是一個老婆的先生與四個女兒的父親,副業是在海峽兩岸擔任多家上市公司與中小企業的行銷管理顧問,專門爲企業解決產品賣不好與缺乏行銷創意的問題。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