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有項目 致富有門路(一線探民生)

核心閱讀

近年來,遼寧朝陽市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着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

“多虧黨的好政策,讓咱過上了好日子,現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頭也更足了!” 在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公營子鎮南山村,72歲的李鳳芝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咱們村光伏發電有補貼,養牛能給貸款,家門口就能到廠子去打工,這些收入全加上能有1萬多塊呢。”

朝陽市地處遼寧西部,全市5個縣(市)都是省裡的扶貧重點縣,佔全省的1/3,貧困人口則佔了全省的1/5。作爲遼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5年來,朝陽市累計實施扶貧農場、光伏發電、特色種植、畜牧養殖、扶貧果園等產業項目2063個,直接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每個縣區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的產業扶貧模式,每個貧困戶都有兩個以上項目覆蓋,確保貧困戶有增收項目,貧困人口有脫貧致富門路

扶貧產業促增收

提供貸款幫起步

“咱家以前一直也沒貸過款。鎮裡的幹部說貸款沒啥風險,年終還能有分紅,一開始確實有點不信。”48歲的劉忠香是朝陽市北票市北塔鎮翟家營村人。之前,爲給患有惡性腫瘤的丈夫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家裡還有兩個孩子正在上學。2018年丈夫因病去世,母子三人相依爲命。

“1+4”產業扶貧項目,又讓她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銀行提供給她5萬元貸款,這些錢作爲股份分別投入不同的合作社,政府給貧困戶做擔保,前兩年政府負責貸款利息,後三年企業償還利息。期滿後還替貧困戶償還本金,貧困戶一點風險都沒有。”北塔鎮扶貧項目負責人侯志華告訴記者。

侯志華所說的,正是北票市“1+4”精準扶貧模式的一個縮影。“1”是指政府做好引導,“4”是指參與運行的扶貧企業、金融機構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具體而言,就是政府設立扶貧風險補償基金,金融機構投放農戶扶貧貸款,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利用信貸資金投資入股,企業按農戶投資額的10%分紅,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負責北票市扶貧工作的市委常委韓玉波告訴記者。

“加入德彥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分紅1000元;加入德寶蔬菜種植合作社,每年分紅500元;享受宏發種雞資產收益分配1800元,而且合同上寫得清清楚楚,利息和本金都不用咱負責。”劉忠香耐心地算着自己的收入。在政府的幫助下,劉忠香又抽出一部分貸款購買了40只羊,在她的細心照料下,目前已繁育了82只,“今年我們家的增收有保障。”劉忠香說。

截至目前,北票市對開展“1+4”產業扶貧模式的企業投入貸款11280萬元,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76萬戶,覆蓋面達97.78%。

車間建在村裡頭

顧家賺錢兩不誤

在朝陽市龍城區聯合鎮北臺子村,貧困戶劉玉學正在將剛剛加工好的衣服打包裝袋,準備運往全國各地。北臺子村依託服裝加工產業建設扶貧車間,30餘名貧困人口在這裡打工。“自從來到工廠,每月收入都有2800元左右,同時還能照顧上學的孩子,真是一舉兩得。”劉玉學笑着說。

龍城區充分利用村閒置校舍、集體建設用地,建設了17個標準化扶貧工廠,涵蓋服裝加工、倉儲物流、種子晾曬、項目孵化、技術培訓等門類,實現送項目到鎮、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使貧困戶“離土不離家、進廠不進城”。

“扶貧工廠在推動農村閒散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有效引導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了多方共贏的效果。”龍城區扶貧開發局局長劉立東說,上能顧老、下能顧小,掙錢顧家兩不誤。

爲了確保貧困戶的收益,龍城區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免費培訓,並吸納他們進入工廠,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用工廠的收益進行分紅,使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貧困家庭一人就業,往往就能全家脫貧。實施工廠化扶貧,對貧困人口來說,不僅是‘輸血’,更是‘造血’。目前扶貧車間共帶動510戶109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從根源上避免邊脫貧、邊返貧的現象。”劉立東告訴記者。

產業發展成體系

老鄉增收渠道多

“以前種莊稼,都是靠天吃飯,收成多少老天爺說了算,價格高低小商販說了算。現在從選種、管理、收割、加工、銷售,都有保障。咱家這些地每年能有5000元左右收入,加上我在產業園打工的3000元收入,跟以前的生活真是有了天壤之別。”在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鎮雜糧產業園,北老爺廟村村民畢桂芹興奮地說。前些年,畢桂芹的愛人因車禍去世,只留下一雙兒女,一家人全靠種地爲生。

“現在,共有600多戶農戶加入雜糧產業園,其中貧困戶102戶。產業園用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的方式經營,今年無償爲貧困戶提供了7萬多元的種子、化肥,再以高於市場0.1元的價格進行回收。”朱碌科鎮黨委書記崔世忠介紹。

通過扶貧產業園建設,朱碌科鎮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我們按照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把零散的插花式扶貧整合成帶動力強的產業園區,實施扶貧產業園計劃,走出一條產業全覆蓋、收入多渠道、兜底有保障的全方位、立體化扶貧路子。”建平縣縣長王文佳告訴記者。

建平縣把不同類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扶貧產業園,實現有創業願望的全扶持、有勞動能力的全就業、無勞動能力的全入股。產業園收益按2∶3∶5進行分配,其中20%用於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30%分給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偶遇天災人禍的返貧者,50%用於追加投資。截至今年7月,建平縣共建有扶貧產業園274個,帶動11997戶次實現增收,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截至目前,今年剩餘的7088名未脫貧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4.69萬低收入人口收入已全部超過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