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張愛玲 許鞍華導話劇金鎖記

作家張愛玲。(本報系資料照片

許鞍華執導的話劇處女作金鎖記》,於北京開演。(中新社

華人文壇的「臨水照花人」張愛玲辭世迄今已22年,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由大陸名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許鞍華執導話劇的處女作《金鎖記》,23、24日於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登場,被視爲是對張愛玲原着的致敬之作。

2017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日前在北京登場,雲集中外13出劇目輪番獻藝,除老舍筆下經典劇作茶館》、《二馬》外,香港版話劇《金鎖記》也頗受矚目。自稱張愛玲「粉絲」的許鞍華認爲,戲劇要比銀幕更適合詮釋這部作品舞臺處理上,許鞍華選擇簡約留白的舞美呈現,幾乎未用寫實方法呈現舊上海場景運用不少電影手法燈光效果考究鏡頭感十足。

曾被文學評論家傅雷夏志清盛讚的小說《金鎖記》,陸續出現過電視劇版、臺灣國光劇團的現代京劇版,2009年則被香港焦媛實驗劇團搬上話劇舞臺,並由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擔綱主演。擔任編劇的王安憶把原着中曹七巧之子長白的「戲份全部刪去,整齣戲圍繞着曹七巧的一生,變成母女兩代的故事

「張愛玲+王安憶+許鞍華+焦媛」4個女人,造就出粵語版的《金鎖記》。以《蝴蝶是自由的》一劇享譽香江劇場界的焦媛,詮釋嫁入封建豪門女主角曹七巧,敢愛敢恨卻飽受壓抑、扭曲至歇斯底里人生歷程。焦媛排練時特意穿上「小鞋」、「裹腳」感受椎心刺骨之痛,醞釀出舞臺上最終曹七巧聳肩抖手的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