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世紀/共享與共想
文/謝家祥
Uber與傳統計程車之間的利益衝突及合法爭議不斷,且不去論斷法律層面,就經營層面而言,Uber(以及其他網路新創公司)的確爲傳統產業提供嶄新的思考路徑,如何透過「共享」打造出驚人的經濟規模,值得深入瞭解。
看景氣指標,有人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看路上計程車有多少,便可略知一二;你印象中的計程車是什麼樣子呢?黃黃的?還是惶惶的?你都如何搭乘計程車呢?讓我們一起體驗改變中的想像吧。 小黃的景象、印象與想像
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有很多,例如:使用鋼筋水泥打造的橋樑、房舍、建築物地標等等硬實力(實體的基礎建設),但也有像滿街跑的計程車,打造城市、國家的交通運輸軟實力。
你對計程車的印象是不是停留在傳統的「黃色」,也隨着口語的簡單稱呼而有了「小黃」的刻板印象?但會不會也因爲上了車才知道司機的駕駛道德與習慣,而產生了「惶惶」的危機感,就算「搭錯車」也只能自我安慰:「忍耐點兒,一會兒就下車了!」、「算了,反正以後也不一定遇到」,相信你遇過的案例百百種,也因此心中有了許多傳統小黃的景象。
隨着「計程車車隊」的出現,車行、車隊開始重視乘客的經驗感受,在乘客開口要求之前,早一步規範自家司機的各種行爲,例如:車輛內外整潔、司機服裝儀容、與乘客互動的禮貌等,並且訂定合理的規範以及標準化服務流程。
因此,我們搭乘計程車從過去代步的需求,轉化成體驗服務的感受,乘客對計程車的印象有了莫大的轉變:司機會穿襯衫打領帶、服裝儀容整齊大方、車輛內外清潔乾淨、親切互動,過去對路邊隨手攔下的計程車存在着「地雷感」,現在因爲有車行、車隊,解決了乘客的疑慮,因爲使用標準化的服務流程,讓乘客有「安全感」,因爲美好的經驗,漸漸地產生「車隊小黃的印象」。
但計程車一定要是「黃色」的嗎?走遍許多國家,也常會觀察「計程車」,每個國家、城市對計程車的法規要求不同,例如:鄰近的香港就有紅色、綠色、藍色的計程車,雖然香港腹地不大,但整座城市被計程車的顏色妝點得彷彿置身聯合國,因應不同的服務範圍,計費方案也不同;不同的計程車讓我們很快找到傳統的「景象」,一坐進去搭乘後便產生「印象」,因而不知不覺開始「想像」,難道計程車都是這樣嗎?至少在國外的體驗與臺灣不同。
計程車外觀的顏色容易改變,找間烤漆工廠,量身訂作專屬顏色都可以,但若只是外觀改變,內在商業模式沒變,整體的創新價值則無法有效彰顯。
計程車的新想像:Uber
計程車司機與一般私家車司機的差異有何不同?讓我們再多點想像:若計程車司機也能像私家車司機一樣彬彬有禮、穿着正式服裝、手戴白手套,甚至在乘客上下車前能爲乘客開啓、關閉車門,是不是更顯尊榮呢?
「讓司機開着賓士車來載你!」2010年成立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的Uber(優步),以英國倫敦計程車司機的標準,開啓了我們對計程車搭乘經驗的新想像。Uber以黑頭車爲標竿,明確要求司機穿着西裝,駕駛着政府官員(或豪門企業主)御用轎車,例如:賓士S-Class 、BMW 7系列、林肯加長型禮車、凱迪拉克凱雷德等常見的黑頭車,使乘客也能享受「尊榮」的服務。
Uber創立初期許多運輸租賃業者輕忽了它的市場力,以爲只是一間「線上」高級轎車租賃公司,提供「高檔」服務,單價也相對高了一些些兒,運輸業根本不以爲意,好整以暇地想看它能「撐」多久。
乘客搭乘前,只需要下載Uber APP,簡單完成基本資料註冊,同時登錄付費的信用卡,便可以開始享受服務。選擇上車地點與目的地之後,透過Uber系統便可以輕鬆掌握派車訊息與現況,例如:派車的廠牌、車型、車牌尾碼、車輛現在位置、預計等候時間、司機姓名等。
但媒合的派車,其實並不屬於Uber,簡單地說,車輛與司機都不是Uber的資產,因此只能在車輛與司機於Uber註冊時,當場進一步的規範標準,期盼車輛與司機可以代表Uber帶給乘客創新的搭乘模式;因此,當司機接到任務時,並不知道乘客的目的地與現況(例如:喝醉酒、就醫病人等),讓司機無從「選擇」乘客,避免傳統小黃「拒載短程」的窘境發生;也就是說,直到司機抵達乘客的上車地點,與乘客相會後,Uber的「任務」才正式登場。
乘客搭乘中,Uber司機會主動下車迎接,爲乘客開車門,同時裝載大件行李,路線的規劃可以放心交給Google Map,有效滿足乘客「最短路徑」或「最短時間」的目標,這點在交通尖峰時間更爲明顯,有時候在地的計程車司機與外來的乘客之間,常會因爲交通路線的規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因此,Uber搭配Google Map的先進即時路況系統加入路徑規劃,可爲司機與乘客尋求最佳平衡點。
乘客搭乘後,無需在下車時立刻掏錢包,Uber系統會主動爲司機與乘客雙方提供本次乘車服務的行程路徑里程、旅行時間、付款費用明細等訊息,當服務完成後,Uber會爲司機請款,透過線上刷卡機制,乘客下車時幾乎「零」負擔,在司機歡送開啓車門時,乘客可以瀟灑豪邁地步下黑頭車離去;之後更可在第一時間爲乘車服務「評價」,使司機得到合理公平的回饋。
2012年起,Uber開始提供平價菁英車輛,這個計劃的訴求便不再以黑頭車爲目標,而是一般居家使用的轎車都可以加入服務的行列,車身外觀顏色不限、車型款式不限,這與街頭看到的小黃標準差異不大;故此,市場開始大幅重疊傳統小黃的範圍,許多人開始思考家中汽車「閒置時間」的經濟效益,而邁開步伐加入Uber,賺取「外快」,兼差當起Uber司機。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直銷世紀》第285期。
◎本文作者謝家祥博士,目前服務於開南大學行銷學系,曾擔任行政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資訊化諮詢與診斷輔導顧問、中華直銷管理學會理事等職務。
【延伸閱讀】下一戰,O2O!線上線下 全通路整合行銷從網路銷售談直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