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臺灣仇韓,韓國早已不把臺灣放在眼裡。
文/zen(本文寫於2012/5/16)
日前遠見雜誌製作了韓國專題,專題報導中透露了幾個殘酷的現實,是臺灣必須面對的。
一、已經沒有亞洲四小龍。過去臺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年代,與香港新加坡南韓並列亞洲四小龍,甚至曾經一度是龍頭,後來跌到敬陪末座。然而,現實情況是,新加坡香港與南韓早已往已開發國家移動(年均所得超過兩萬美金),只有臺灣還停留在亞洲四小龍過往榮耀裡。
▲愛恨交加的「兄弟之邦」,產業相似度高達七成的對手,臺灣輸掉第一回合,未來還有許多硬戰。(圖/遠見雜誌提供)
韓國的官員說得更白,韓國競爭的對象早已不是臺灣(雖然臺灣認爲韓國是自己的競爭對象,兩國有七成產業雷同,但是殘酷的是,這些產業幾乎都是韓國領先臺灣,臺灣還在做代工,韓國早已發展全球品牌),而是日本。
二、不開放,就滅亡。臺灣之所以在此一波的經濟發展中跌落,最常爲人所詬病的是藍綠之爭所造成的內耗。政治動盪雖然也是造成經濟不穩定的原因之一,但是,更關鍵的是,臺灣的鎖國心態。
公允的說,無論藍綠哪一黨執政,臺灣執行的都是鎖國政策。差別在於,民進黨對中國鎖國(不讓企業與人才走出去),國民黨則是不願意開放臺灣(不吸引人才,不讓人才進來臺灣)。
此外,臺灣的鎖國封閉心態,還反應在從政府官員到企業主全都只想維持往日MIT代工稱霸世界的榮耀,只有少數人有決心進行產業升級,是以二十年來無論有沒有封鎖臺商西進,臺商都西進了,只是西進後做的是和在臺灣時一樣的事情。
韓國卻不是,韓國砸大錢推動產業轉型,甚至讓文創產業從無到有,韓國在經過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痛定思痛,反而讓韓國有更上一層樓的決悟,反而是順利撐過亞洲金融風暴的臺灣因爲缺乏危機意識,自我感覺太過良好,不斷往下沉淪。
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臺灣社會無法公允地看待韓國發展的事實,反而有部分有心人士不斷透過中國大陸抹黑韓國的假新聞之放送來醜化韓國,挑起臺灣人的仇韓心態,甚至相信韓國之所以成功是靠小人招數。
老實說,除非臺灣舉國上下認清此一殘酷現實,世界上已經沒有亞洲四小龍,其他三條龍早已爬升到已開發國家的位置,只有臺灣還停留在開發中國家,臺灣未來必須同時做到兩件事情:
一、徹底覺悟,舉國努力推動產業升級,無論什麼產業,都應該有品牌化且全球化發展策略,否則就應該放棄(或令其出走),臺灣不能繼續再賺毛利低廉而浪費大量寶貴天然資源的代工財。臺灣還有不少值得深耕發展的好產業,臺灣有條件成爲生活者大國,發展電子產業自有品牌,利用遠端遙控建立區域型跨國企業,問題在於政府願否真正拿出資源來協助,而不是大玩資源分配遊戲把寶貴的預算分配給與自己有關係的人(好像之前的臺灣文創基金所備受詬病之處)。
二是利用東協,趁着臺灣還算是開發中國家的模範生的角色,積極佈局仍有廣大發展空間的東協國家,除了進軍東協市場,也廣爲吸納東協的優秀人才爲臺灣所用(臺灣在人才吸納上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以及自我感覺良好,以爲自己可以吸納歐美日的優秀人才,卻看不起東協國家的人才,結果變成想要的人才不願來,可以搶到的人才白白放手,難道東協六億人口會全無人才,此一歧視東協國家的傲慢心態,若不改除,只怕人才流失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且找不到適合的人力填補臺灣的產業空缺),力用東協,才能替臺灣的產業升級轉型爭取的時間。
臺灣不能夠再繼續自我感覺良好下去了,少子化、高齡化與國債的危機隨時可能爆發,目前經濟發展的果實無法分配給廣大中產階級(造成貧富分化,危及社會基本安全),產業不升級只想繼續賺代工財的守舊心態,都是動搖臺灣國本的可怕危機。
我們所剩的時間不多,不要等到哪一天連東協國家都超越臺灣,就已經來不及了。
(●ZEN大,《年紀輕輕也能存到一百萬》作者,個人新聞臺:ZEN大的敦南新生活。持之以恆每天寫稿至少一篇。本名:王幹任 1976年生的嘉義福佬男性。現居安坑。ET論壇歡迎您的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遠見/多處擊中臺灣要害 「兄弟之邦」韓國贏了第一回合
將與歐美簽定FTA 韓國憑什麼贏?
▲將與歐美簽定FTA 韓國憑什麼贏? (圖/遠見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