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在泰國虎口奪食

如果你漫步在泰國街頭,你會發現這裡真的有非常多的日系車,豐田、本田、馬自達、日產、三菱等日系品牌遍佈大街小巷。恍惚間,在泰國你有可能會在日本旅遊的錯覺。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與特定的歷史背景分不開關係。

1987年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走強,極大地增加了日本汽車的出口成本,使得日本汽車製造商不得不選擇海外建廠擴張。而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出於經濟增長壓力,泰國政府不得放寬了外資的股份限制,於是泰國便成爲了日本車企建廠的對象。

日系車的到來,也讓泰國成爲了汽車製造大國。去年全年,泰國生產了183.5萬輛汽車,遠遠高於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可以說,日系汽車品牌在泰國有着很深的沉澱,就好像曾經許多國人對大衆品牌一樣,日系車企在泰國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近兩年,情況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上汽、長城、哪吒、比亞迪、埃安、長安、奇瑞等車企紛紛開始在泰國建廠,去年中國車企在泰國的市場佔有率從5%直接提升至11%,可見中國各大車企征戰泰國的決心。

那麼,在泰國市場中,從日系品牌裡虎口奪食,真的會像在國內那樣順利嗎?

得泰國者得天下?

最早出海到泰國的車企要屬上汽集團,2012年,上汽與正大集團合作成立整車製造公司,拓展MG品牌的海外銷售。

不過在此之後,除了長城在2021年於泰國推出GWM品牌之外,其餘車企並沒有什麼動靜,似乎對泰國的興趣不大。

長城在泰國推出的歐拉好貓ORA 07

然而今年以來,中國車企向泰國市場進軍的步伐明顯加快。

今年3月份,哪吒官方宣佈獲得泰國政府185證書認證,意味着哪吒汽車在泰國的KD工廠正式開始規模化生產,曼谷當地的生態智慧工廠正式開始裝配哪吒V-II。

今年7月,比亞迪的泰國工廠正式竣工,從開工到投產只花了16個月的時間,預計年產量爲15萬輛。同樣是在今年7月份,埃安的泰國智能工廠在泰國羅勇府正式竣工投產,近期埃安旗下昊鉑HT正式在泰國上市,目前埃安在泰國已建成50家渠道,預計2025年將建成100家,同時預計早2027年,埃安將在泰國100個城市建成200座超級充電網絡。

廣汽埃安泰國智能工廠竣工投產

與此同時,長安在去年也開始在泰國羅勇府開始投資建廠,計劃將泰國作爲其主要海外製造基地,預計明年一季度投入運營,到2026年產量達到20萬輛;奇瑞也同樣計劃在泰國羅勇府建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有望在2025年投產,初期階段產能設計爲年產量5萬,主要生產純電和混動車型。

那麼,爲何中國車企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紮根泰國?這個國家對於中國車企來說,究竟有何獨特的魅力?

首先,泰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相當友好。爲了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泰國提出了“30·30”政策,提出到2030年,泰國所產汽車總量的30%爲零排放車,到2035年零排放車的生產量將達到135萬輛。

爲此,在2025年之前,泰國將撥款350億泰銖,爲電車生產購買土地、建設工廠及充電設施。

在消費端,泰國政府依舊給予了電車相當的政策優惠,將純電汽車的消費稅率從8%降至2%,並且根據不同型號的電車差異化減免道路稅和進口關稅,甚至在去年四季度直接給予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每輛最高10萬泰銖的購車補貼。

其次,泰國有着十分完善的汽車供應鏈能給予整車廠支持,有着“亞洲底特律”之美譽。泰國的汽車產業上下游集中在羅勇府、北攬府、北柳府、春武里府、曼谷五大城市,擁有700家規模較大的一級零部件供應商,相關從業人員約50萬人,爲整車廠的製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要知道對於汽車產業,有一套完善的供應鏈支持,是整車廠商投資擴張的前提條件。此前,沙特曾希望在當地引進豐田的裝配廠,結果豐田調研一圈發現沙特連基本的玻璃、輪胎等零部件都無法供應,果斷婉拒了沙特政府的邀請。

最後,泰國有着極佳的地理位置,十分適合汽車出口。泰國地處中南半島中部,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經之路,也是連接中國大陸和印度洋的重要樞紐,西鄰緬甸、東連柬埔寨、南接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的“十字路口”。而且,泰國有着十分發達的水運,擁有26個海港和21個國際港口,國際航線可達歐、美、亞及大洋洲40多個城市,銷售地區甚至能覆蓋到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的新西蘭,對於汽車出口來說有着極大的便利條件。

可以說,選擇將泰國作爲出海的第一站,爲中國車企向東南亞、歐洲等地區的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虎口奪食

去年,中國車企在泰國的市佔率從5%提升至11%,日系車的市佔率則從90%下降到78%。

一時間,“中國車企在泰國把日本車企打得節節敗退”這類言論不絕於耳。當然,我們希望有一天,中國車企能夠在泰國的汽車市場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泰國,日本車企無論是輿論、金融或者是產業和協會的滲透力度,都比中國車企做的更深。因此,中國車企想要真正稱霸泰國汽車市場,還要從長計議,切勿急躁。

想要在泰國汽車市場與日本車企一爭高下,首先要明白爲何日系車爲何能夠在泰國獲得如此高的青睞。

要知道,泰國的人均收入並不算高,平均月薪摺合人民幣只有3100元左右,但是泰國的汽車並不便宜,在國內指導價降至14.58萬元的凱美瑞,在泰國的售價依舊高達30萬元人民幣。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收入這麼低,汽車售價卻如此之高,泰國的汽車是怎麼賣得出去的呢?

答案就是汽車金融貸款。在泰國,爲了支持銷售,各大日本車企無所不用其極,甚至自己開設金融機構,對於無法在銀行獲取貸款的消費者,可以用自己的金融渠道獲取貸款。“零利率貸款”“超長年限貸款”“零首付貸款”這些成熟的貸款方式已經被各大日本車企玩得相當熟練,對於汽車消費起到了不小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日系車在泰國相當保值,讓消費者建立起“買新車不虧,過幾年可以通過出售二手車變現,使用成本不高”這樣的預期。

對於二手車保值這一點,也是日系車企苦心經營的結果。在過去幾十年來,日系車在泰國基本不會降價,反而通過迭代升級來不斷提升售價,使得老產品的二手市場價格十分“抗跌”。當然,二手車之所以能保值,也離不開泰國對於車輛報廢沒有強制的規定,延長了二手車的使用期限。

最重要的是,日系車在泰國有着很強的根基。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許多日本車企就將泰國定位東盟地區的生產製造樞紐。早在當時,日本車企就在泰國有60個府級經銷商合作伙伴,每個經銷商手下還會有5~10個產品點,既加強了日系車的渠道滲透力度,還完善了汽車產品的售後服務,成爲泰國消費者喜愛日系車的原因。

爲了討好當地消費者,日本車企的確沒少下心思,比如豐田會專門爲泰國打造MPV和皮卡車型,豐田的泰國的首席執行官甚至精通泰語,都增加了品牌好感。

可以看出,日系汽車品牌在泰國有着很強的滲透力度,通過“產品先行——渠道佈局——本土化生產——汽車金融——二手車價格託底”的方式,已經深深紮根泰國市場,並不是其他國家車企通過短短几年時間能夠撼動的。中國車企想要迎難而上,同樣需要紮根於本土,對當地消費市場深度洞察,用時間來換取消費者的信任。

依舊難逃內卷

汽車出海泰國的前景看起來光鮮,但前進的路途依舊十分坎坷,比如今年以來,泰國汽車市場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從2022年8月起,泰國央行便開啓了加息週期,基準利率從0.5%一路上升至2.5%,還停止了疫情時候的各項刺激政策,使得消費者的新增貸款壓力極度擴大。

與此同時,泰國央行爲了控制居民的債務風險,開始出臺“責任貸款”政策,意思是金融機構要擔起責任,不能瞎放貸款,那些本身資質就不夠的消費者就不能給予放貸。因爲現在泰國居民的債務槓桿已經很高了,金融機構再像之前那樣輕而易舉地放貸,很容易留下不小後患。由此,泰國的車貸也驟然間縮緊,審覈通過率從此前的八九成下降到50%。

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泰國之所以能在人均收入不高的情況下賣出車的原因,離不開金融消費貸款的支持。一旦貸款的審覈率降低,勢必會影響銷量。

事實情況也正是如此,拿今年上半年來說,泰國汽車實現銷量308,027輛,同比下降了24%。

市場整體的收縮,讓中國車企着實有些難受。

此前中國車企出海到泰國之所以能享受到很大的關稅、消費稅和政府補貼優惠,有兩個前置條件,一是需要在泰國本土建廠,二是需要保證生產任務,即2024年所生產的汽車數量不能低於2023年,如果沒有達成這一指標,那麼2025年就需要生產2023年1.5倍的汽車。

沉重的指標,遇上冰冷的市場,中國車企無奈選擇在泰國降價。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7月份於泰國發布的五菱繽果,起售價摺合人民幣8.4萬元,創造了泰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最低記錄。

然而,泰國對汽車降價這件事情的反應程度,遠比國內要激烈。

就像前文分析的,泰國人之所以肯花大價錢買車的原因,還有一點是因爲二手車保值。但是一旦車企打價格戰,二手車的價格勢必也會崩盤,這會讓老車主感到背刺。此前,比亞迪就因爲降價遭泰國當局調查,比亞迪ATTO3的最高優惠曾一度高達34萬泰銖,合人民幣67915元,結果引起了消費者嚴重不滿,並聯合起來向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投訴。

而且,由於中國汽車的價格戰也影響了日系品牌的銷量,作爲反擊手段,泰國保險委員會逐年調低了對電動車電池的賠付比例。要知道,泰國保險委員會主要代表了幾大保險公司,大多與日本有着很深的業務關係,甚至其中幾家保險公司就是日資控股。在這個特殊的時點降低電池的賠付比例,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中國車企也不必氣餒。泰國作爲汽車出口大國,在新能源時代,更是要推進電動化轉型來維持自己的地位。開泰研究中心曾估計,如果泰國不促進電動汽車發展,2023年~2032年間泰國燃油汽車產業鏈累計產值損失將達6000億泰銖,如果促進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可以將燃油車供應鏈的產值損失減至2100億泰銖。

因此,在促進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這件事情上,中國車企和泰國官方的利益十分一致。中國車企的到來,能夠帶動泰國本土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崛起,而供應鏈的崛起又會反過來降低整車廠的製造成本,輔助中國車企的產品銷往更多地區。

中國車企所要做的,就是紮根於本土、更深層次地瞭解泰國市場,形成互利共贏的格局。

····· End ······

星海情報局 系統研究

中國製造與國產替代

專注中國產業崛起故事

▲關注產業資訊,破解科技密碼

追趕先進技術風口,看中國製造的星辰大海

入駐媒體平臺

36Kr/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本站

虎嗅/ 雪球/ 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