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開局搶眼基本面持續向好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任沁沁 陳愛平 程士華)多項宏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經濟開局搶眼,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CPI環比上漲1.0%,同比上漲2.5%;P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6.9%,符合市場預期

2017年1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9%。新華社記者肖瀟編制

此前發佈的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1.3%,連續4個月保持在51.0%以上;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9.6%,出口增長15.9%,進口增長25.2%,遠超市場預期。

2017年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爲51.3%。河北邢臺晶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車間內分選電池片。新華社記者牟宇

2016年四季度GDP增長率爲6.8%,實現2014年四季度以來單季增速的首次回升;PMI指數連續處於榮枯線之上。

此間接受新華社採訪的經濟學者分析認爲,今年經濟開局呈良好態勢,爲全年經濟平穩增長打下了紮實基礎。儘管經濟前景仍面臨挑戰,但在供給改革逐見成效的背景下,隨着經濟結構的逐步優化,今年經濟運行將維持相對平穩的增長態勢。

自2016年9月PPI“轉正”以來,該指數就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一路走高,6.9%的增速攀升至近五年半高位。數據顯示,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

瀋陽農貿市場內購買食品。新華社發(龍雷 攝) " style="display:block;color:#337fe5;">  1月10日,市民在瀋陽某農貿市場內購買食品。新華社發(龍雷 攝)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爲,儘管春節假日因素導致生產和新訂單指數下滑,但1月份製造業仍處於較高的景氣區間,今年工業好轉的態勢有望延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從國際因素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上升,初級原料價格上升明顯,推動工業產品價格上升。從國內因素看,去產能工作力度加大,從煤炭、鋼鐵向其他更多行業展開,推動相關行業的產品價格上漲。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評價,受國內需求增加和去產能持續推進的影響,上游行業市場供需關係得以改善,採掘、原材料等行業價格漲幅持續擴大,進一步推高生產資料價格。

在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情況下,2017年1月末M2(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1.3%,增速與上月持平;M1(狹義貨幣)和M2之間價格剪刀差大幅收窄。這反映企業對宏觀形勢趨於樂觀,生產和投融資活動日益活躍。

專家分析,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影響下,工業需求不會過熱,加上翹尾因素的逐漸消退,工業生產者價格漲幅可控。

宏觀數據向好成爲國內投資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的主要因素。據上海財經大學等近期發佈的報告,反映企業家及投資者對經營投資狀況和預期的信心指數正在走高。

1月30日,遊客在瀋陽新春祈福寺廟會上觀看售賣的葫蘆飾品。新華社記者楊青

長期以來,基於資源稟賦產業政策的不同,中國各省區市發展並不平衡,基本上呈現東部對外開放,中部承接產業轉移,東北發展重工業,西部提供能源礦產的格局。隨着中國經濟深入新常態,這一格局已經出現變化,並在2016年持續裂變。

回望過去一年,中國在複雜的國際環境當中,繼續進行了深化改革的攻堅之戰,經濟增長穩中有進,結構改革明顯推進,科技進步更見成效,產業政策更加精準,工業基礎穩步強化,創新驅動影響加強。

年初各省區市陸續召開地方兩會,多省下調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顯示宏觀調控的增速底線思維可能讓位於多重目標體系。各地方新舊動能轉化加快,新動能對地方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突出。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專家預測,今年將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完善政策措施,推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海南迎來春節錯峰遊。2月5日,遊客在海口觀瀾湖馮小剛電影公社遊玩。新華社記者趙穎全

剛剛過去的雞年春節,中國居民積極出遊帶來全球旅遊市場的繁榮。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認爲,以旅遊爲代表的服務業備受中國民衆青睞,是國內需求從質與量上將更好支撐供給側改革的體現之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社會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64.6%,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這一趨勢將在2017年得到保持。

專家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開始顯現,內部需求趨於穩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信貸結構更加優化,預示着今年經濟平穩開局,應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組合。

(原標題:中國經濟開局搶眼 基本面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