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世界化需要全民傳播

中華文化走出去,實際上在面對阻力時,常常出現兩種論調。一種是文化自大論,認爲中國文化優秀,所以自然應該爲世界所接受、所歡迎,否則就是別人的問題;一種是文化自卑論,認爲中國文化傳統保守,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外國尤其是西方文化相提並論,所以不必傳,傳也沒人接受,更不會歡迎。這兩種觀點,都是罔顧事實的“自說自話”,都要不得。

任何對立面都會此消彼長,不是你消我長,就是我消你長,這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大到戰爭,小到疾病;大到一國興衰,小到一草枯榮,皆如此。辯證的分析,應能在弱時看到強,強時看到弱,敵時看到友,友時看到敵……只要從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正確理解“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才能不被“花架子”嚇住,才能忍辱負重,刻苦努力,堅持到有利於自己的力量不斷增長,不利的力量不斷削弱,就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與美西方等發達國家相比,中華文化傳統深厚,但世界影響力和綜合實力還相對處於弱勢。但從當前中西文化發展態勢來看,未來中西文化力量對比必將發生有利於中華文化國際化的變化。隨着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理解了真實的中國,逐漸相信並接受中國“仁者愛人”的傳統,人心向背就會出現明顯的轉折,中國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大,以利己主義爲原則的美西方的朋友圈則會越來越小,中華文化的世界化也將更加“多助”,最終會以中國爲中心,形成以團結、協作、共享爲基礎的中華文化世界聯盟,相互汲取互助,推動世界按照人類幸福生活的理想健康發展。

但鑑於當前西強我弱的根基依然深厚,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百年大變局下各種明暗力量的矛盾衝突,中華文化世界化的道路會很漫長,我們和我們的朋友,都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是一項戰略性極強的工作,涉及到的國家,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參與力量的多元化等等,都是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事業。但文化傳播因屬於軟實力,目前還沒有引起全民的注意,全民的重視,導致力量分散,資源不集中,意見不統一,步驟不一致。這就需要我們在全民面前要提前給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未來“描畫輪廓”,進行戰略預判,運籌帷幄以決勝千里。爲此,目前應加強對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各方力量進行科學對比分析,分析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若干階段,每一階段各方力量會發生哪些變化,會造成哪些形勢的轉變,我們應如何應對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中國人明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價值、未來走向、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從而形成合力,衆志成城,打贏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這場“戰爭”,爲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爭取到合理合法的權利。

中國國內各區域對外文化傳播的形勢和形式都有差別,各地文化傳統和國際化基礎不同,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從決策角度,要允許這種帶地域性的“此起彼落”,有針對性地予以支持;而在國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更是呈現出鮮明的起起伏伏,不同民族文化在接觸到中華文化時所產生的“文化心理反應”是不同的,就像成長環境不同的兩個人見面,陌生感及心理動態自然不同,我們切不可因“一見未鍾情”就認爲別人不歡迎中華文化,而是要積極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促生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營造和諧環境,使中華文化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國內外環境裡生根發芽、結蕾綻放,由目前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國際影響力的不平衡,逐步創造條件,推動形成各文化一律平等基礎上的生態平衡,構築出以世界先進文化爲基礎、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爲主導的世界文化體系。

中華文化有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積澱,厚重自然笨拙,每一次民族存亡關頭,都會經歷一段或長或短的轉身期,這個過程是痛苦的,甚至失敗的,但絕不會滅亡。只要轉過身,就會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目前中華文化就面臨着重要轉折期,百年未有大變局既是百年未有之機遇,也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前人未遇之困難,後人未有之機遇,最關鍵的是中華民族要如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喚醒中華文化骨子裡的文武精神,一點一滴,一人一事,老老實實邁好每一步,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事,滴灌式澆好每一棵友誼之樹。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