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後疫時代 臺廠資安有優勢

當前大陸在大數據蒐集與分析應用兩方面已有多元應用現象。圖爲刷臉支付。圖/新華社

近年來,當前中國大陸在大數據蒐集與分析應用兩方面已有多元應用現象。在大數據蒐集的面向上,個人的生物識別資料包含臉部辨識、指紋瞳孔虹膜、DNA等數據庫。同時也透過民衆外顯行爲,例如:手機使用狀況社交媒體的貼文、電子支付的交易狀況,建立行爲模式資料。

大陸監視器6億2,600萬臺

以阿里巴巴運用大數據與雲端運算的「芝麻信用」服務爲例,透過「信用歷史」、「行爲偏好」、「履約能力」、「身分特質」、「人脈關係」五項訊息,可分析出個人的信用分數。加上中國大陸的「社會信用體系」於2020年全面上路,全國的監視器達到6億2,600萬臺,搭載臉部辨識系統的攝影鏡頭安裝在各處角落,可即時掃描並辨別任何臉孔。然而,其政府與企業廣搜數據的同時,卻無法清楚交代對應的風險及保障。

在分析應用上,則是透過人力,運用大數據協助機械調校識別並精準標註後,再進行機器學習,可說是從工人智慧到AI人工智慧最佳的應用演繹。

杭州市與阿里巴巴合力打造「城市大腦」爲例,是中國最具規模的人工智慧公共系統之一,涵蓋交通、安防、醫療、旅遊、市政建設、城市規劃、工業、環境、政務民生等領域,在交通管理火災消防智能檢測、災情處置的調度上,輔助城市管理者進行分析與決策。除杭州以外,目前已陸續導入包含蘇州、廣州、西安、重慶等10多座城市。

另外一個例子是針對公共衛生管控。今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中國瘦聲科技實驗室(SlimHz Lab)使用AI人工智慧預測各大城市的疫情危險係數,再透過知識庫彙整專家學者意見,對肺炎疫情進行流行病學分析。其資訊的來源,是建立在中國大陸近300個城市的各項資訊,包括:肺炎診斷資訊、城市內醫療資源數、各城市過去其他流行病疫情情況、人口遷移數量與方向、交通資訊(如地鐵分佈與人數評估)、各區域人員流動密集度、城市的管制狀況。不僅如此,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與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合作,設計「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平臺,所有民衆只要是利用大衆交通工具的移動軌跡,皆有收錄在系統內,資訊完整。使用者只要在系統中輸入自己的資訊,即可知道是否屬於染疫高風險族羣

藉由視覺的自動辨識演算法,鏡頭下所有人的身分、行爲模式一目瞭然;透過實名制,線上線下的身分辨識更得以無縫連接。這種做法已引起歐美諸國質疑,迄今美國已將三百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主要集中在AI人工智慧、臉部辨識產業網路通訊產業、基因科技產業影像監控產業等,其中包括中國「AI人工智慧四小龍」之稱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與依圖科技,評估將可能對於未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進展產生影響。

美中貿易衝突持續的擴大的情況下,預期未來外商可能轉向其他數據獲保障、資訊安全之區域投資,並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對臺灣而言,若面向全球市場,資訊安全將成爲一大重點。建議廠商應重新檢視企業風險管理,強化防火牆資安系統,以確保客戶產品資訊受到高規格保護,將是未來爭取外來訂單的契機。而中國大陸目前仍是重要的市場與生產環境,建議臺廠須檢視出貨給中國大陸客戶的技術與關鍵零組件來自於美國的比重,以降低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的風險。

總言之,臺廠應深切思考,如何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極高的經營環境,有效分散風險,並重新檢視供應鏈佈局,適時地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與策略,強化與在地創新資源或供應鏈連結,以因應外部變化掌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