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也來請益-要種50萬棵國寶樹 森林CEO根留臺灣

賴倍元對待每一株種下的幼苗,皆細心呵護,彷彿是自己的小孩。圖/賴永祥

大銘貨運小開變成臺灣樹王賴桑(賴倍元)與大自然有約:有生之年,種50萬棵「活的」臺灣國寶樹,根留臺灣,並立下「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三不政策,他將多數人五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全部定存大自然:至今30年耗費20億元,種下30萬棵樹,筆直挺立10座山頭。這位森林CEO雖然僅有國中學歷,卻能吸引上市櫃公司經營者、總統登門拜訪。

過去30年,賴桑的每一天都是這麼開始:清晨五點,旭日微光滲入房間,他便如鬧鐘般準時睜開眼。第一個浮現腦中的念頭是:「感謝上天又給我新的一天和健康的身體,可以多種幾棵樹。」

開墾初期,也就是上山前15年,賴桑早上四點就起牀,每週工作6天,只有週日休息。近10年因年歲漸長,近60歲了,林場的工作維持重於開墾,才慢慢改成早上五點起牀。

曾經,雪山林道兩旁九成農戶都種高接梨。行情最好時,一甲地能收入200多萬元。近十年,還多了種甜柿的人家。賺錢的選擇愈來愈多,賴桑卻從未迷惘過。

他一心一意只想種樹。開車經過時,甚至刻意不跟農戶們打招呼。將人際接觸減到最少,爲的是保持低調與專心。

如今,當太陽上工時,林場內的30萬棵樹,也會努力伸展枝葉、張大毛孔,製造氧氣。一想到這個充滿希望的畫面,儘管同一條路已經走了一萬多遍,賴桑的心情還是會隨着海拔升高,愈來愈激動。

「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一場會千秋萬世!」他熟練地轉動方向盤,彎進林場大門。這並不是賴桑一人的異想世界,而是阿里山溪頭的千年神木教他的事。只不過,神木是老天的鬼斧神工,他則要用一人之力,複製森林的美與好。

一進林場,謹慎的賴桑立刻關門,不讓閒雜人進入,也把煩惱俗事隔絕在門外。接着,換下襯衫西裝褲,穿上工作服、扛起鋤頭,灌滿2,000西西的水壺,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時候,時鐘指向六點。賴桑永遠是最早到的那一位。

八點左右,其他同仁陸續出現。長期以來,固定員工有7、8位,包括賴桑的二兒子賴建宏;春夏種樹、除草,忙季則加僱臨時工,總共約15、16位。

就靠這幾個人力的力量,三十年來,100多公頃土地已有三分之一種下了30萬棵樹。以一年10,000棵的速度來看,計算存活率,一個月至少得種下1,000棵才行。

因爲面積實在太大,從林場最高處騎到底部,至少要10分鐘,工作人員都是騎野狼機車代步。但腿力強勁的賴桑,只靠一雙腿,就能在陡坡上自由來去。

有一次,賴桑友人、金禹公司執行長林俊佑,跟着賴桑下山。「跟在我後面!」賴桑只丟下一句話,便無視眼前六十度的陡坡,一頭鑽進沒有路基的草叢,跨着大步直直往山坡下走。

待會兒,也要這樣上來嗎?」林俊佑跟得氣喘吁吁。

「不然咧?」賴桑笑着反問。半年前他做了一個身體機能測試,顯示體能相當於30歲年輕人。

順着自然節氣管理

管理如此龐大久長的事業,背後是否有精密的成本計算規畫?賴桑大笑迴應:「亂中有序、自由自在啊,哈哈!」

上山後,賴桑發現自己變得比較不容易煩躁,反而比什麼都有的時候更開心,「人愈複雜,質愈差。」他喜歡讓事情保持簡單,該澆多少水、多少天澆一次、樹與樹的距離該抓多寬、哪一種樹該種幾棵,全部都沒有仔細精算,管理的密度相當低。

「賴桑跟我們學正統森林管理的人,想法完全不一樣!」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楊志宏曾上林場參觀,大開眼界,「森林人大都很理性,賴桑卻是感性的。」

賴桑戲稱山下的世界是「凡間」。在凡間,每週就要定一次計劃,每十五分鐘要完成一件事,時間被無止盡的任務愈切愈碎。效率或許很高,做的卻不一定是對的事;在神話故事中,天上的時間過得極慢,「山上一日,人間一年」,林場也是如此。

這裡彷彿另外一個時空。沒有精確的標準作業流程,也沒有緊迫的時間表,他定的都是大方向。多雨的夏天忙除草,涼爽的冬季好種樹,每個月都有工作方向,順着自然節氣循序漸進。

林場粗分爲50個地標,像是梅園、五葉松林、黃山音樂臺(種果樹時期留下的梯田)等,作爲溝通的參考點,像是「黃山旁邊的櫻花林,草該除一下了。」工作團隊若要把50個點都巡過一輪,至少要花8個月。

不讓恐懼淹沒希望

日出而作後,直到中午十二點,噗噗噗的機車引擎聲纔會慢慢由遠而近,所有同仁準時回到山屋,在小廚房做一頓簡便午餐,在山屋前茶亭迎着涼風共享。

有時是三菜一湯配白飯,有時是一大鍋雜燴湯麪。無論菜色,一定要配一碟賴桑最愛的鹹花生。

「種樹很簡單,只有3步驟挖洞、放下樹苗、澆水。」賴桑總是輕描淡寫。有些人覺得這是風涼話。那麼,種樹究竟難在哪?「同樣這三個步驟,你可以一個月做三十天、連續做三十年嗎?」他話鋒一轉:「我跟其他人的差別,就在這裡。」

原來,難的不是種,而是如何不讓恐懼淹沒了希望,持續種下去。

這些年來的花費,包括買地、買樹苗、請工人等,賴桑都記在一個小本子裡,總計約二十億。若拿這二十億去蓋工廠、買房地產、甚至定存,投資報酬率都遠勝過在山上種樹。但賴桑把多數人五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全部定存在大自然。

大自然也回報了

豐厚的利息

賴桑偶爾會在這裡靜靜坐着,隔着一片搖曳樹海,望向平原另一邊的臺中港。這種鈔票買不到的滿足與踏實,是支撐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最終解答。「平平是過一天,如何把這一天過得足有意義,足有希望,足有價值?就是種樹!」所以,每一天都要過得認真而滿足才行。

當傍晚五點,噗噗噗的機車引擎聲再度由遠而近,同仁陸續從森林各角落回到山屋前,回報當天工作進度,確認隔天工作重點後,那種「終於又過了有意義的一天」的感受,特別強烈。

小路旁有個死去的杉木樹頭,形狀像一個座椅,是賴桑統帥森林大軍的「閱兵臺」:坐在上面,居高臨下,林場樹木高的、矮的、壯的、瘦的、綠的、紅的,棵棵盡收眼底。

接着,賴桑纔會滿足地換回襯衫與西裝褲,開50公里的路回家。繼續懷抱着熱烈期待,迎接明天到來。

賴桑國中同學張家榮說,賴桑偶爾會在下山後找他喝茶,臉上沒有一絲疲累,反而興高采烈:「今天做得好累,但是好開心!今天(筋骨)最痛,但是痛到很爽!」

對賴桑而言,做想做的事,做到力氣一點不留,時間一分不剩,纔是痛快人生。(本文摘自遠見雜誌出版《賴桑的千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