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房裡的藏曆新年

“呀,我吃到了羊毛!”中國交建路橋建設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高建偉開心地說。來自河北的他,第一次在西藏農家過藏曆新年,第一次品嚐傳統的食物“古突”。

“吃到羊毛,代表着你這個人性格像綿羊一樣好。”32歲的男主人阿旺次仁笑着解釋。

2月27日,藏曆臘月二十九,是藏曆新年的“古突”夜。根據西藏過年習俗,這一晚家家戶戶都會做“古突”。阿旺次仁家的“古突”是一種藏式面粥,粥裡有牛肉、羊肉、人蔘果等9種食材。每份“古突”裡有一個麪糰,裡面包着羊毛、辣椒、鹽巴等有不同寓意的物品,增加過年的樂趣。

阿旺次仁的“家”,是海拔約4350米的西藏自治區定日縣措果鄉野江村過渡期安置點的第73號板房和第74號板房。

10天前,包括高建偉在內的中交路建93人,攜帶機械入駐野江村。他們的任務是重建野江村。

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震中距離野江村約6公里,導致野江村大量房屋倒塌,所幸只有兩人受傷。

地震發生後,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馳援,野江村受災羣衆得到妥善安置,物資充裕。1月11日,野江村76戶385名受災羣衆住進板房。

藏曆新年是西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阿旺次仁熱情邀請中交路建的3位員工,到板房裡一同嘗“古突”、過新年。

“他們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重建家園的希望,大家都很激動。這裡海拔高、寒冷缺氧,而且每天下午風沙很大,他們過來很不容易,我們很感謝。”阿旺次仁說。

更讓阿旺次仁開心的是,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中交路建還爲他和另外一部分村民提供務工機會,每天260元,目前是幫忙建設“重建指揮部”,之後還將參與野江村重建。往年,他去拉薩打工,撐起九口之家。

“新的一年,希望新房子儘快建好,在下一個冬天來臨之前搬進新家,在新家慶祝藏曆新年。”他笑着說。

災後重建工作是震區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據介紹,日喀則7個受災縣的重建工作將於3月至4月間陸續開始,重建房屋樣式結合當地生活習慣,尊重羣衆意願,採取“統規統建”“統規自建”的方式,確保12萬多名受災羣衆能在2025年底前搬進新家。

(據新華社拉薩2月28日電 記者蔣夢辰、劉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