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CPI再破“1”不是通貨緊縮
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最核心的還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包括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問題。政策的目標性和方向性決不能偏,一定要繼續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傾斜。穩定物價也是須臾不可放鬆的重點工作,企業穩才能保證就業穩,就業穩才能保證社會穩,物價穩才能確保居民生活穩,這一切環環相扣,缺了哪一個都不行。
國家統計局11月10日發佈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 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5%。其中城市上漲0.5%,農村上漲0.4%;食品價格上漲2.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6%,服務價格上漲0.3%。1月至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0%。(相關報道見A8版)
這是時隔42個月後CPI再度破“1”,進入價格微漲區間。按照目前的價格走勢,今年後兩個月的價格也不會高,有可能繼續維持在1%以內的區間,容易給人形成通貨緊縮的錯覺。實際上,導致10月份CPI破“1”的原因並不複雜。一是因爲去年同期的CPI基數較高(上漲3.8%),自然對今年同期的CPI漲幅帶來不小的影響。二是10月份豬肉價格較大幅度下跌(降幅2.8%),影響CPI下降約0.13個百分點,給10月份CPI漲幅回落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受豬肉價格下降影響,蛋類價格也出現了下降,下降幅度達到16.3%,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
上述兩方面因素導致10月份CPI漲幅較大回落,並跌破“1”,進入價格微上漲區間。這樣的CPI漲幅回落,與一般意義上的通貨緊縮是兩回事,也不是市場需求出現問題的表現,更不是經濟出現問題的表現。在當前條件下,即便CPI連續幾個月維持在1%以內,也不意味着進入通縮狀態,而仍然是去年同期價格水平高和豬肉價格下跌造成的,具有更多的特殊性而非普遍性。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都在疫情影響下表現不好,主要經濟體國家呈現衰退現象,經濟增長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中國經濟仍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惠譽等國際經濟組織和評級機構都看好中國經濟,預測中國將是今年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中國經濟能夠保持較好發展態勢,既因爲我們在較短時間成功控制住了疫情,更因爲中國具有超大的消費市場,且這個市場藉助中國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戰略性成果,正釋放出越來越大的能量,不僅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其他國家企業創造了積極的條件。很多國際知名企業都表示,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進一步拓寬並受惠於中國市場。
在此背景下,10月份CPI增幅能夠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更多地得益於穩定價格措施切實發揮了作用。尤其是豬肉價格,能夠在連續19個月上漲後出現首次下跌,主要是因爲非洲豬瘟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紛紛出臺支持生豬養殖的政策措施。正是有了擴大養殖的基礎,才具有了增加供應的條件,最終帶來豬肉價格的下跌。
當然,由於疫情還在全球發散,特別是發達經濟體正面臨疫情二度侵襲,全球經濟仍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對中國經濟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按照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進一步拓寬國內市場需求,健全國內供應鏈和價值鏈,建立新的供應鏈和價值鏈,十分重要而緊迫。只要需求充足,就能確保企業運行正常,就能穩定經濟基本盤,所謂的“通縮”就不會發生。
眼下正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時刻,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最核心的還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包括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問題,只要這項工作抓好了,中國經濟穩定就具有強大的基本面。政策的目標性和方向性決不能偏,一定要繼續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傾斜。
與此同時,穩定物價也是須臾不可放鬆的重點工作。企業穩才能保證就業穩,就業穩才能保證社會穩,物價穩才能確保居民生活穩,這一切環環相扣,缺了哪一個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