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國寶木塔“病得厲害”修繕爲何“議而不決”

“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可能性到了什麼程度。”讓建築大師樑思成叫絕的國寶,就是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木塔。近千年來,歷經風雨地震戰爭、不當維修,這座世界現存最高大的木結構樓閣佛塔,已扭曲變形。20世紀90年代初,木塔修繕就正式立項,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專家呼籲,別讓“病歪歪”的應縣木塔在議而不決中倒掉。(10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縣木塔與法國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各方都清楚應縣木塔是曠世絕代的國寶,也明白其一直以來都“病得厲害”,但修繕方案始終停在紙上。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何處?

事實上,木塔修繕“議而不決”的原因並不難探究。比如報道中提到的,重視程度不夠,木塔“直接落地保護人”僅是縣文旅局下設的一個股級單位;基礎研究不夠導致修繕能力不足,連“藥方”都開不出,修繕大計的落地自然無從談起;修繕體制長期處於“割裂化”狀態,難以形成合力;苦戰攻關不夠,修繕中的一些難點和關鍵點長期停留在討論和爭議階段……

一項艱鉅任務能否完成,大致取決於兩種因素,一是人力物力財力,即工作態度;二是制度保障機制,即工作方式。木塔的“病歪歪”和修繕的“議而不決”,正說明相關方面在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上存在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說白了,修繕應縣木塔需要相關部門擔當作爲和善作善爲。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不能長期停留在嘴上紙面上,而要體現在具體行動中,再“議而不決”,千年國寶轟然倒掉絕非危言聳聽。現實中,不少寶貴文化遺產就是在類似“議而不決”的遲緩中消失匿跡的,代價巨大,教訓慘痛。

總之,應縣木塔修繕工作近30年“議而不決”,催人反思之處頗多,但最根本的還要反思政績觀存在的問題。保護文物也是政績,而且是不朽的政績,“關鍵少數”應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以切實行動保護好文化遺產,對得起老祖宗的慷慨,也對得起後世子孫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