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養老”如何破題?上海銀行業這樣出招
(視頻製作:王尊君)
在銀行網點配藥是種什麼體驗?
家住上海瑞虹新城的姜阿姨在銀行櫃檯辦完存款業務後,便被網點裡的一間智能雲診室吸引住了目光。
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是上海銀行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創新建立的“互聯網醫院+銀行”服務新模式,方便老年市民在銀行網點就可以配藥到家。
作爲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如何滿足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養老服務的需求?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養老金融”列入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爲滬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指明瞭方向。
早在10年前,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就率先在全國銀行業提出了“敬老服務 和諧金融”的理念。發展至今,上海銀行業已成功打造656家敬老服務網點,其中19家爲“敬老服務特色網點”,持續爲老年人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跨界助力“老有所醫”
刷臉、複診、選科室、選時間、掛號、手機付款、在線配藥、在線醫師審覈、在線支付藥費並選擇快遞或自提藥品……在志願者的協助下,70多歲的姜阿姨體驗了一把中醫科的雲端診療。
“以前我每個月都要專門跑到醫院去複診配藥,現在只要在來銀行辦業務的時候,屏幕點一點,和醫生連個線,就能等藥送上門了。”姜阿姨說。
事實上,作爲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互聯網醫院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推廣普及。那麼,銀行和醫院爲何還要“多此一舉”?
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說,操作智能手機是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在年輕人日益享受到線上診療帶來的便利時,一部分老年人仍然對這種新生模式望而卻步,不會用也不敢用,日常爲了掛號配藥而奔波醫院的頻率居高不下。
老年人有需求,銀行業就有行動。
結合自身在網點服務上的貼民優勢,上海銀行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一拍即合,引入互聯網醫院終端服務載體,再配套銀行員工的輔助指導,讓老年人在家門口的銀行網點就可以體驗到智慧醫療服務。
談及跨界初衷,上海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姚秦表示,“老有所醫”是社會共同的關注,多年來上海銀行也一直在積極實踐,如何讓老年人在獲得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便捷就醫。此次合作通過銀醫聯動,推動了“家門口”適老服務升級,使“互聯網+醫療+金融”的一站式服務惠及更多老齡羣體,爲老年人在獲得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便捷就醫,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服務新市民隨遷父母
記者調研採訪當日,正逢上海銀行“滬匯通”資金歸集產品迎來首位客戶。
據網點工作人員介紹,“滬匯通”是上海銀行面向50歲及以上,未在該行代發養老金客戶推出的資金歸集產品。
簽約後,方便客戶按月對資金進行統一自動管理,並可享受上海銀行養老金代發客戶專屬存款及增值權益活動,讓金融便利惠及更多新市民隨遷父母。
在網點員工的講解和指導下,來自蘇州的謝阿姨通過上海銀行適老版手機APP,僅僅幾分鐘就完成了“滬匯通”辦理。
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外地退休後,爲了幫子女照顧小孩一起搬到了上海。因爲養老金不在上海領取,所以沒辦法享受上海銀行很多養老金客戶的產品和權益。“現在有了‘滬匯通’,一來省去了我跑來跑去轉錢的麻煩,二來以後我也能參加很多活動,購買更多更優惠的產品。”
姚秦表示,希望藉助“滬匯通”,不斷創設和調優滿足各類老年人需求的產品供給,助力打造“他鄉即故鄉”的溫暖,用實際行動幫助衆多新市民隨遷父母融入上海,開啓美好養老新生活。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也將繼續強化金融爲民情懷,持續推進敬老服務工作,用三年時間引領會員單位力爭創建1000家敬老服務網點,將敬老服務打造成爲上海銀行業的特色品牌。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