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從《孫子兵法》解讀「認知作戰」(魯雲湘)
《孫子兵法》提醒我們在面對認知作戰時,不僅要注重實際的軍事準備,更要加強心理防禦和認知靈活性,這樣才能在信息戰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圖/法務部提供)
認知作戰,或稱爲「認知領域作戰」(Cognitive Domain Warfare),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的作戰方式,旨在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近期常聞「認知作戰」這四個字,有鑑於此,筆者花了點時間研究此四字,究竟與之前所謂的大內外宣、影響力作戰、精神教育、信息戰、洗腦這些名詞,到底有何種區分。
首先,依《認知作戰的理論與應對之道》一文中,學者 Allcott 與Gentzkow 分析認知作戰的假新聞內容,可分爲六個等級:一、非故意的錯誤報導;二、非源自新聞報導的謠言;三、民衆特別相信某事爲真的陰謀論;四、被當成事實的諷刺文;五、政治人物製造的錯誤陳述;六、報導有誤導傾向,但事實未必全部爲假(劉兆隆,2023)。
其次,《中國認知領域作戰模型初探》亦提到,混合戰包含外交作戰、軍事作戰、經濟作戰、貿易作戰、金融作戰與資訊作戰,因此資訊作戰乃混合戰之一環;而在資訊作戰當中,又包含網路間諜活動、竊取技術、攻擊基礎設施、數位極權輸出及認知領域攻擊等等。因此,認知領域作戰爲資訊作戰的一種型態(沈柏洋,2021)。
因此,認知作戰旨在影響目標羣體的認知行爲,其管道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社交媒體與網絡平臺,如Facebook、YouTube、TikTok等;(二)通過傳統媒體,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渠道發佈信息;(三)政府、民間組織或個人的官方與非官方頻道;(四)心理戰與輿論戰,影響民衆的情感認知,從而改變態度行爲;(五)網絡攻擊與假訊息,如駭客入侵和網絡釣魚,以及散佈假訊息和謠言;(六)對特定羣體,進行思想和意識形態的灌輸等方式進行教育培訓。
將上述整合起來後,筆者發現其中一點,所謂的「認知領域作戰」,不正與兵學盛典《孫子兵法》中的幾篇相似嗎?例如,「始計篇」:「兵者,詭道也。」;「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軍爭篇」:「軍爭之難者,以迂爲直,以患爲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九變篇」:「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以及「用間篇」:「故用間有五…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從上述各篇的重點可發現,北京對臺北的「認知領域作戰」,或多或少參考《孫子兵法》,接着從中活運再以不同的名詞變化,使你我落入對方的陷阱之內,拘泥執著於此處,讓我們受到牽制而被動,喪失時間與主導權,淪爲被動的棋子,而非主動的棋手。總之,《孫子兵法》提醒我們在面對認知作戰時,不僅要注重實際的軍事準備,更要加強心理防禦和認知靈活性,這樣才能在信息戰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