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覈准「生物製劑」治療潰瘍結腸炎 降大腸癌風險

潰瘍結腸炎患者罹患大腸機率高。(圖/達志示意圖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一名病患因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每日需跑30趟廁所拉血便,也因長時間服用類固醇加重了糖尿病病情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指出,今年9月起健保覈准生物製劑」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生物製劑能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更精確地針對發炎以及免疫問題調整,更可修復4-5成的腸道黏膜

林醫師說明,在生物製劑出現之前,過去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是透過皮質類固醇、抗發炎的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方式,若上述的治療方式都沒有效果,就只能考慮手術切除大腸。但在臨牀試驗結果發現,生物製劑不但能夠減少潰瘍性結腸炎症狀以及腸道發炎,更能使腸道的潰瘍癒合,降低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兩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周。兩種生物製劑都屬於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短效的生物製劑在起始劑量後,每兩週施打一次;長效生物製劑則是每個月施打一次。

林醫師強調,根據臨牀經驗,生物製劑可減少住院、手術和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爲大腸癌的機率,也可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因爲長期使用類固醇恐產生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但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