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鋒/從國道火燒車看臺灣人的死於安樂
▲陸客遊覽車火燒車,造成車上26人全數罹難。(圖/記者徐文彬攝)
文/李柏鋒
近日發生了憾事,一輛遊覽車在國道上起火,最後導致所有中國旅客連同臺灣的導遊與司機,共26人罹難。事件發生後,輿論紛紛討論起旅行社的產業型態、大客車的拼裝結構以及司機、導遊等從業人員的過勞。
一條龍是問題嗎?
有人說,不少接待外籍旅客的旅遊團其實都是一條龍的結構,也就是從旅行社、遊覽車、餐廳、旅館甚至到特產店,其實都屬於同一個集團。看起來有沒有很眼熟?其實在製造業這樣的一條龍結構算是稀鬆平常,很多企業原本可能只做某一個製程,但是做着做着越來越大之後,可能考量到製造的良率或出貨的效率,對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不斷進行併購,到最後整個集團其實就是一條龍的產業鏈啊!
問題不在一條龍,而在這個一條龍的目的。如果這一條龍的初衷是在做好服務,一條龍當然是很理想的模式,只要主事者有能力做好經營與管理,讓產品或服務從開始到結束都能有相同的品質要求,各個環節之間都能有最有效的溝通與支援,一條龍不是問題。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業者之所以採取一條龍的營運模式,只是爲了要節省成本同時將利潤最大化,並不是要做好服務,從司機過勞到食、宿品質的低劣就可以看出,顯然這樣的旅遊業一條龍是完全和好服務絕緣的啊!這纔是臺灣最醜陋的風景。
▲手持滅火器猛砸遊覽車車窗仍未救出受困乘客,員警林光華自責:很遺憾。
而我們還要繼續放任這樣的醜陋風景繼續下去嗎?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是禁止一條龍的營運模式,而是想辦法將旅遊服務的品質不斷提升。
舉個例子,主管機關可以仿效米其林指南在評鑑餐廳的作法,安排一些「秘密客」去體驗並記錄各種旅遊行程,然後要求服務不佳以及無法提供合格旅遊體驗的旅行業者改善,否則撤照。這麼一來不管是不是一條龍、不管旅行社是臺灣人開的還是外國人開的,也不管旅客是哪裡人,都能獲得好的服務與安全的旅遊。
臺灣不能只想要變成一個很多觀光客都來過,但是卻沒有觀光客想要再來的地方啊!政府應該將觀光的 KPI 從每年多少外籍遊客,改爲每年有多少「再訪」臺灣的外籍遊客,因爲 KPI 的錯誤,必然導致成果與預期的脫節。如果把再訪列爲重點,可能就會去問外籍遊客還想不想再來臺灣?爲什麼?然後就會發現:其實臺灣根本沒有多少清真飲食!其實臺灣出了臺北之後的英語指標很悲劇!
問題不是一條龍的旅遊產業,而是沒打算讓服務持續升級的旅遊產業。
拼裝車是問題嗎?
也有人說,大客車幾乎都是拼裝車,一點都不安全。但是拼裝車看怎麼拼裝,也可以越拼裝越安全。今天台灣的拼裝車如果是以安全爲主要訴求去做,每個座椅前面都有安全帶、安全氣囊和救生衣、每臺車都有完整的滅火設備、車內從座椅、窗簾、地毯到電線全都是防火材料,每臺車如果不小心掉進水裡還能漂浮十分鐘,每臺車的結構都做過翻滾測試,這樣的拼裝說不定很愛惜生命的歐美各國都來臺灣買,反而成就了一個大客車製造產業。
▲業者開來另一輛車,桃園市消防局火調科正在比對起火點。(圖/記者柳名耕攝)
可是臺灣的拼裝車主要訴求是什麼?除了業者以成本爲主要考量以外,臺灣遊客的需求也很另類,對死神來說根本就是大聲的召喚:想要豪華座椅可以做得舒服但是材質很易燃卻不在乎、想要可以在車上唱卡拉OK但是這些聲音對需要專注的司機來說其實是噪音、想要看無版權的影片然後都不知道經過了什麼美景。
大概是有了這些享受,就算死也是死於安樂吧?你說,有問題的是拼裝車還是臺灣人?臺灣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往往安全氣囊等安全設備都只給到法規的最底線,合法就好,反正消費者其實一點都不在乎繼續狂買。
那怎麼辦?其實要回過頭來問自己。當你的小孩去校外教學或是畢業旅行的時候,你對他們坐的大客車會安心嗎?你知道那些大客車可能是比價之後因爲最便宜而不是最安全,所以獲得這個機會的嗎?當你的父母親跟社區一起出遊,一整天的行程只要幾百塊錢,真的好便宜可是你真的能安心嗎?你對你的家人難道要一直抱持着一種「如果能活着回來就算賺到」的心態?
當你的公司舉辦員工旅遊,而福委會也是最在乎有沒有便宜而不是安不安全。要談錢是嗎?你說臺灣人的人命到底值不值錢?安全絕對是要花錢買的,當你不願意付錢你就可能付出生命作爲代價。
所以問題不是拼裝車,而是對安全一點都不在乎,只在乎是不是夠便宜的臺灣人。
●作者:李柏鋒,知名財經部落客,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