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時代/博崴媽媽推動「面山教育」 預防山難
▲博崴媽媽杜麗芳,將小愛化爲大愛,山友稱她是「山路上的母親」,她響應「良心時代」運動,建言政府做好面山教育,正視臺灣山林環境及日益增加的登山人口之安全。
圖、文/良心時代
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最傷心莫過於失去最心愛的孩子。
博崴媽媽本名杜麗芳,愛子張博崴於2011年攀登白姑大山時於次日失聯,家屬晚間報案後,隔天早上警消開始發動搜索,不過在發動了600多人次、51餘日的搜索都一無所獲,最後民間嚮導黃國書一人花了一天半時間即在離登山口不遠處尋獲大體,過程中家屬們看到官方搜救山難能力的薄弱。之後,博崴媽媽將沉痛的心化爲行動力,原本是登山門外漢的她,一本書接一本書的閱覽、一件資料又一件資料的蒐集、一場會議再一場會議的參與,積極推動「面山教育」、「山難救助體制」相關工作。
博崴媽媽真的做到了!從2011年起,博崴媽媽與立委田秋堇和中華人權協會陸續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達成11項初步結論,包括消防署須編列預算強化搜救、定期結合原住民演練山難救援和高山型國家公園、成立專屬搜救隊等,並將野外納入緊急醫療救護,修訂了野外緊急醫療救護法,對臺灣山難預防及救援力提升,具有顯著貢獻!
在博崴媽媽及田秋堇立委的努力下,今年初協調內政部消防署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雙方達成共識,將使用個人定位發報器(PLB)搭配無人駕駛飛行器,以提高山難搜救效率,也讓臺灣救援能力再升一級。其中,急救高山症的攜便加壓艙(PAC)也是幕後推手博崴媽媽多方奔走及研究、資料整理,功不可沒!
「每次山難,大家都怪登山的人,甚至認爲山難是浪費社會資源。但是山難、海難大多數是可以預防、救援的,而且保護人民生命,是政府無法推卸的責任。」博崴媽媽呼籲政府好好的整建開放山林,更應該將山難問題從「補救」提升到「預防」,而山難的預防要務,不外乎「管理」和「教育」兩項,博崴媽媽因此一方面催促林務局、國家公園管理處、警政署等相關單位做好山林安全管理、步道標示、維護…等等。而另一方面博崴媽媽積極推動「面山教育」,她認爲臺灣有78%的山林環繞,但目前幾乎是被封鎖的,政府雖然設了許多國家公園,但是民衆進到國家公園的人數相當稀少;而全民沒有山林的知識,所以畏山畏海,而政府的經濟政策一直髮展22%的城市經濟,這樣會讓人民的生活更枯燥,社會觀念越來越功利,物質享受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她非常憂心。她引用沈建德博士研究指出:「現代臺灣居民大部分是原住民後裔!但因歷史變遷,截斷了冒險精神、截斷了毅力與鬥志的培養,更截斷了山林智慧的傳承!如今困守在22%的水泥城牆中!」。
面山教育領域除了涵蓋生命教育、山野教育及環境教育。連結關鍵產官機能則包括山林管理、山林產業、野外醫療救護、交通運輸及通訊傳輸等建置。面山教育興運起來,將帶給國家新契機與高度發展。博崴媽媽指出,從經濟效益面來看,法屬阿爾卑斯山也創造產業經濟,已經成爲阿爾卑斯山地域的經濟命脈。近幾年在中國有西藏登山學校及四川登山學校,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臺灣山脈是世界級的美與世界級的獨特,它是永續臺灣的主命脈,結合了文化、教育與經濟,臺灣人要懂得它的價值。山教導人們懂得謙卑與崇敬,懂得敬畏與感恩,於是知足常樂、知所進退。
失去愛子的博崴媽媽,將小愛化爲大愛,昇華生命的價值與能量,山友稱她是「山路上的母親」,把綁在山路上的消防署求救電話路標,換成她的手機號碼。日前博崴媽媽也響應了「良心時代」運動,提出對政府的良心建言:「希望我們的政府高層,能夠看到臺灣的環境,大山大海,讓全臺灣能夠有山林的知識,能夠宣導,甚至山林管理做得好,我相信我們經濟的產脈一定會在這個世界發光發亮,因爲臺灣的山林太美了!」博崴媽媽積極協調整合相關單位及國內外山難救援平臺及知識,串聯成正向力量具體提升登山安全,亦爲良心善行之典範,盼政府能夠真正看到民間的努力,正視臺灣山林環境及日益增加的登山人口之安全,拿出良心良政,創造臺灣人民幸福。
良心時代網站www.aneo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