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館房間裡旅行/尼泊爾的村落旅館 老窗戶的傳奇空間

文、圖/丁一 摘自/時報出版《在旅館房間旅行

關於丁一酷愛設計、寫作、音樂建築、攝影及旅遊,熱愛揹包旅行,長年在世界各地作深度旅遊,足跡遍佈全球五十多個國家。透過不同創作者的視角——音樂家、作家、建築師、畫家、設計師、詩人、作曲家、攝影師——看到旅館幽微的隱光,嗅出與衆不同的風味。

被《Cheers》雜誌譽爲「多元到令人眼花撩亂的鬼才創意總監」,是《PLAY玩味》的專欄作家,也爲《動腦》雜誌撰寫廣告及設計文章。現任曼谷Publicis執行創意總監,十年廣告作品囊括二百多個國際及本地創意獎項,廣告作品收入在各大國際創意獎年鑑及各國創意雜誌離飛機降落的時間尚有二十來分鐘,從機艙右側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窺見巍峨壯麗、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脈。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又名「聖母峰」)幾乎是伸手可及。在下方約三萬五千英尺處,是一大片互相交錯的枯褐色峽谷。傳說幾千年前曾是一個大湖泊,文殊菩薩路經此地,用其寶劍將山脈一分爲二。湖水流盡了,盆谷出現了,加德滿都文明也漸漸成形。很難想像在這個古雅山城中的窄巷內,竟然隱藏着一座極富傳奇色彩的道地旅館。 提起Dwarika’s村落旅館,就不得不提及旅館創辦人多爾利卡(Dwarika)。流傳在民間口耳相傳的軼事不少,其中一則是他在晨跑途中,撞見一個農民正在拆解一扇百年木窗,準備拿它燒材煮飯。由於不忍目睹古老木雕文物毀於一旦,遂用錢買下那扇窗當作收藏。這一收藏就是幾十年,用盡畢生的積蓄,換來的是堆滿後院、爬滿蜘蛛絲的木窗。最後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多爾利卡不得不另謀出路,突發奇想地在他的住家旁蓋了一棟小旅館,收留遠地而來的揹包旅客,從中牟取蠅頭小利。這棟小旅館就是Dwarika’s 的前身,始於一九七七年,最初僅有三個小房間,全部鑲上百年雕藝的華麗老窗子。當地人或許不屑一顧,但歐美旅客卻趨之若鶩。Dwarika’s村落旅館的名聲也不脛而走。而今已有七十九間套房的Dwarika’s名列《Hip Hotels of the World》及《Asia’s Legendary Hotels》,接應來自五湖四海、對古文物情有獨鍾的旅客。有了旅館的盈利爲後盾,多爾利卡更加馬不停蹄地四處拯救即將面臨厄運的老木窗,甚至連門框及樑柱也不放過。從旅館進入文化之窗瑞士地質學家東尼哈根(Toni Hagen)曾如此描述Dwarika’s村落旅館:「它是南亞的一個夢境之地,身處其中,宛如置身中古世紀。多爾利卡透過旅店業來搶救本土文化是明智之舉。同時讓我們看到,好的旅遊格局規劃,本身並不會破壞本土文化,反而會加深草根性的大衆覺知。」甫抵達Dwarika’s,旅館門外的深紅磚牆率先奉上一股親切感,舒緩我在都市生活中緊繃的神經,以手指輕撫過粗礪的牆面,企圖用指尖感受不帶矯飾的原始風情。跨過一扇舊禿禿的長方形木門,穿過一欉欉蓊鬱的夜茉莉,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堅韌的紅磚宅樓,或高或低,忽明忽暗,躲藏在幽閒的角落,靜靜地侍候着牆面上的主人公──兩百又十二扇既樸素又繁麗、雕藻豐富的老木窗。 一條條深淺分明的雕紋爬滿整個窗口;一刀刀用澄淨的心方能刻畫出來的圖騰,透過早冬的陽光,從殘舊的木隙中偷偷突顯出來。光線彷彿穿過一輪輪百年樹紋,枯萎的生命像點燃了生機,每個窗口驟然間活靈活現起來。其中有扇八百年的大窗曾被垂死的老翁分切成兩半,當成家產留給他的兩個兒子。多爾利卡費時二十一年四處探聽搜尋,才得以讓這兩半分別散落西東的窗再次相聚。而今這扇窗已成爲旅客漫遊中庭時,必會駐足欣賞的焦點,連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也爲之陶醉。行住坐臥巧思處處 先別急着check-in,不妨到大廳火爐旁的沙發上坐坐,見識納瓦里族(Newari)高超純熟的木雕手藝。旅館內所有的木造傢俱及擺設品一律出自名匠之手。多爾利卡的另一項創舉是擁有自家的木雕藝術工作坊,工匠佔旅館員工人數的三分之一。任何破損的木雕文物來到Dwarika’s,不消幾個月,即能重現往昔的光輝與驕矜。除了修復旅館文物及保留本土木雕手藝以外,也培養了一批技藝超羣、年輕有爲的師傅級人才,爲尼泊爾木雕文化開拓出一條更長、更遠的路。 我坐着的沙發上鋪滿來自巴爾塔布(Bhaktapur)的手工刺繡枕頭,而沙發下的地毯則巧妙運用荷蘭籍版畫大師艾薛爾(M. C. Escher)一九三八年的名作〈天水一方〉(Sky and Water)爲圖案設計。這天與水的搭配,象徵着自然空間地水風火的和諧結合。如此巧思在Dwarika’s村落旅館處處都得以見證。另一處唯美之作是後庭現代化泳池,大膽仿摹五世紀巴坦 (Patan) 朝代皇延浴池的尊貴原貌。灰崗石刻成的Naga祥龍從池中央破水而出,水柱從龍口傾瀉而下,灑落在池底壇城圖案,激發出一波波漣漪,似幻似真。再加上古代石砌地下導水系統的點綴,名副其實的帝王享受。難怪請得動英國查爾斯王子前來開幕助興。餐桌上的民風習俗多爾利卡在世時曾言:「文化的保存對於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興衰,是脣齒相依的。」在保留紅磚宅樓的建築美與其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加入現代化便捷設施,對講究舒適與風格空間氛圍的旅人來說,Dwarika’s或許是體驗尼泊爾老宅樓的最佳落腳處。除了落實在原有的硬體外,Dwarika’s也順勢將風土民情的人文精髓展現在服務細節上。入住的房客上Krishnarpan餐館用膳,佳餚上桌時,侍者會爲客人示範,先將一丁點食物放在小碗內敬奉神明,此乃尼泊爾人的生活習俗,在享用食物前先感恩大地神明的恩賜,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餐桌禮俗。我的皈依上師,尊貴的梭巴仁波切(Lama Zopa Rinpoche),來自Boudhna大佛塔山上的咯磐寺,他曾授予我一個至好的觀念:吃飯的時候,若能以利益衆生的心態吃,每一口吃下的飯,都是成就無上菩提心的修持;每一口飯都能帶來無盡的功德。這和Krishnarpan餐館的理念同出一轍,難怪信奉金剛乘的不丹皇后亦慕名而來,堂而皇之親身體驗尼泊爾深入民心的餐桌傳統。搶救本土文化義不容辭英國大文豪王爾德說過:「記憶是我們與生俱來,直到死還帶在身邊的一本日記簿。」而對多爾利卡的遺孀──七十八歲的安米卡(Amica)女士來說,那一扇扇經過歲月洗禮的老窗口,不正是一本本寫滿文化記憶的日記簿嗎?告別Dwarika’s村落旅館的前夕,我倚着老窗下涼椅啜茶,耳畔的iPod傳來挪威作家兼鋼琴家──凱特爾‧畢卓斯坦(Ketil Bjornstad)的音樂。這位多才多藝的創作家在風聞自己最鍾愛的羅森柏錄音室(Rosenborg Studio)即將被拆除,特地風塵僕僕地從巴黎飛回奧斯陸,爲的就是錄製一張紀念專輯。沒想到這張專輯反而救活了羅森柏錄音室,讓它免遭拆除的厄運。【多爾利卡村落旅館Dwarika’s Village Hotel】地  址 P.O.Box-459, Battisputali, Kathmandu, NEPAL電  話 +977-1-4479488/4470770電郵信箱 info@dwarikas.com網  址 http://www.dwarikas.com/造訪時間 2010年1月房  號 Heritage S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