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劉震:“智慧中醫”助力全球抗疫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劉映)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然而,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多國形勢嚴峻。在中國方案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中國應對疫情的寶貴經驗之一。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現代科技爲中醫藥服務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助力全球抗疫還有哪些新路徑?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連線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新聞發言人、副院長劉震,詳解中醫藥服務如何開闢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與世界共享中國經驗。
新華網:疫情暴發後,廣安門醫院作爲中醫“國家隊”,是如何想到借力互聯網醫療,開闢抗疫情“第二戰場”?
劉震: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隔離了醫生和患者的空間距離,但隔離不了大家的醫療服務需求。今年疫情期間正式運行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互聯網診療系統,並非一朝一夕建成的。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隨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制定發佈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3個文件。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院便啓動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計劃,分步驟推進。
廣安門醫院在進行遠程會診
首先是建立廣安門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提供會診、教學、病例討論等遠程服務。2018年至今,醫院完成了數百個病例的中醫指導。特別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充分利用遠程會診平臺,建立中西醫共同參與、全程協作的中西醫聯合會診機制,由國醫大師領銜,呼吸、重症、感染、影像等專家骨幹共同參與,先後爲5家京內外醫院的新肺患者進行遠程指導,共計32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9年,醫院從建章立制入手,摸索建立互聯網診療模式,先後研究制定了廣安門醫院互聯網診療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信息安全管理規範、監督管理規定。2020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文,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力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疫情防控形勢也迫切需要線上爲線下分擔壓力,我院決定加速發展互聯網診療,打破關卡,積極籌劃,開闢抗擊疫情的“第二戰場”。
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的推動下,醫院又對上述制度文件進行細化、完善,同時增加複診管理細則,梳理全部風險點和負面清單,力爭各項流程合法合規。2月5日,廣安門醫院互聯網諮詢平臺上線,提供免費的互聯網線上專業中醫診療服務。2月26日,我院接到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的批覆,成爲北京市第一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中醫醫療機構。3月3日,廣安門醫院互聯網診療系統正式運行,主要針對慢性病、常見病的複診患者,預約、掛號、複診、調方、繳費及藥品配送一條龍服務,由此正式進入實戰階段。
新華網:作爲北京市首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中醫醫療機構,具體提供了哪些中醫藥服務?
劉震:醫院利用“廣安門醫院”APP和微信小程序在疫情期間實施多項便民舉措:第一,分類指導,公益相助。一是針對普通患者。腫瘤科、心血管科、內分泌科、呼吸科、脾胃病科、感染疾病科、呼吸科、兒科、肛腸科、風溼病科、婦科、泌尿科、皮膚科、腎病科等14個臨牀科室開展專業諮詢。二是針對發熱患者。開設發熱諮詢專題,感染疾病科、呼吸科、兒科的專家答疑解惑。普通發熱的,建議口服中成藥、在家休養、密切觀察;疑似的,建議去指定發熱門診進行篩查。
第二,打破空間,複診續方。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打破了醫患之間的“隔離”。爲了保證線上診療的品質和效率,醫院認真設計,精心安排。首先,開通出診科室25個,涵蓋多個專業領域,108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家在線提供診療方案。其次,醫生開具的處方均需通過藥師審覈,處方上的所有藥物與來院就診取藥一致,均出自我院藥房;再次,選擇專業的第三方配送公司,全程監控,保證藥品安全、快速到達。此外,我們還設立了在線便民門診,爲患者抄方、續方。
新華網:目前,已有7萬多新冠肺炎患者進入康復期,有些患者還存在心慌、氣短、失眠等症狀,針對這些人羣提供了哪些幫助?
劉震:康復期治療是中醫的傳統和特色,針對新冠肺炎患者,我院呼吸科專家牽頭,聯合心血管科、心理科、營養科、運動康復科等專家,制定“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的院內和居家康復方案”“新冠肺炎康復問答手冊”,在北京市劃片包乾定點醫院和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同步啓用;錄製9期新冠肺炎患者中醫肺康復計劃視頻,在“廣安呼吸”公衆號上發佈,並在北京市佑安醫院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劃片包乾定點醫院推廣應用。我院肺康復團隊還採用線上指導的方式,成立了6個“新冠肺康復患者羣”,每天視頻帶領患者運動2次,並在線隨時解答患者的問題。
新華網:互聯網診療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震:上線40多天來,我院互聯網診療系統完成接診患者1900餘例,涉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獲得了患者的肯定與讚揚,拉近了醫患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本着先行先試、小步快走、穩步推進的原則,將進一步優化醫生端、藥師端和患者端,提升三方的使用舒適度、操作便捷度;進一步廣而告之、廣泛應用,提升患者的認知度、接受度和信任度;進一步集中專家團隊力量,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實現醫保對接,滿足更多患者的診療需求。
中醫“智慧雲”,“出海”抗疫情
新華網: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互聯網醫療爲全球抗疫發揮了哪些作用?
劉震:此次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抗疫的實踐證明,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效果明確。在國家最新頒佈的第七版診療方案中,中醫治療的內容很豐富,既有通用方,也有針對不同病情、不同證型的方劑,還有中成藥。作爲中醫“國家隊”,我們願意讓更多人瞭解中醫藥的治病方法,和國際社會分享中醫藥的治療經驗。
與國外專家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
針對海外華人,我院國際醫療部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微信羣向德國、英國、西班牙、緬甸、美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組織提供服務,總諮詢量已超過千人次;我們還開通了“廣安門醫院國際部”微信小程序的中英文諮詢平臺,與醫院基本醫療服務分開,爲更多的海外華人提供中英文雙語的圖文諮詢,上線一週的諮詢量已達100餘人次;呼吸科專家也通過其他諮詢渠道,先後爲英國、美國、意大利、伊朗的多名新肺患者提供中醫診療建議。
新華網:醫院下一步還有哪些發展計劃?對於疫情之後的“智慧中醫”發展,您有哪些期待?
劉震:隨着遠程醫療服務和互聯網診療服務的日臻完善、成熟,我院將深入打造“互聯網醫院”,實現智慧醫療。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的支持下,廣安門醫院將不斷探索,積極嘗試,在互聯網醫療的道路上有所作爲,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診療服務和就醫感受。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的災難,人們面對共同挑戰更需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尋求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包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着中國人民的博大智慧。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發展日益成熟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與中醫藥深度結合,必將能激發出中醫藥更大的活力。
專家簡介:
劉震,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主要社會兼職有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任中國中藥雜誌編委和北京中醫藥學會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從事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肝膽系統疾病的臨牀與科研工作20餘年。在診治和研究肝膽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糖尿病、小兒疾病等內科雜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在中醫“治未病”理論和臨牀實踐方面有一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