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乾1400億,“歐洲寧德時代”破產!全歐的希望破滅
近期,號稱歐洲“寧德時代”的Northvolt,在美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一時間,在全球電池界引起了一片唏噓。
要知道,曾經的Northvolt是那麼的輝煌,巔峰時刻的市值達到1400多億,比許多造車巨頭都要強悍。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Northvolt不僅沒有守住江山,甚至還背下了58億美元的債務。如今手頭上的錢,也只夠維持一週運營。
按理說,作爲歐洲唯一的電池巨頭,Northvolt理應高歌猛進纔對。爲啥說垮就垮了?難道歐洲天生就不適合發展新能源汽車?
曾經的歐洲電池巨星
在此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Northvolt的成長史。弄清楚了Northvolt的崛起歷程,大家就能明白Northvolt的失敗,爲啥如此震撼人心了。
Northvolt於2016年成立,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公司創立的目的,就是爲了給歐洲提供源源不斷的電池供應,以促進歐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其創始人兼CEO卡爾森,以前是特斯拉的高管,人脈衆多,交際廣泛。靠着這些龐大的人脈,卡爾森一度給Northvolt拉來了多筆訂單。
比如在2020年的時候,Northvolt就和寶馬簽訂了一份20億歐元的合同,長期給寶馬供應動力電池。
在2021年,Northvolt又和大衆簽了一份140億美元的合同,讓其成爲了自己的第一大客戶。
有了客戶以後,Northvolt接下來就得擴張了。很快,卡爾森便帶領全公司,在全球展開了工廠佈局。
像德國的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地區,都建有Northvolt的超級電池工廠。
靠着這些工廠,Northvolt正式開啓了自己的吸金之旅。從有關資料來看,Northvolt一共從歐盟委員會拿到了9億歐元的投資。
此外,該公司還從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拿到了50億美元的投資。其他像貝利·吉福德、高盛、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也紛紛注資Northvolt。
利用這些大佬們的投資,Northvolt搖身一變,成爲了電池界的一隻迅猛獨角獸。
據不完全統計,Northvolt前前後後,一共吸納了200億美元的資金,約合人民幣1400億。不得不說,在玩金融這方面,這家公司已經成爲了行家裡手。
有了錢以後,接下來就是名揚天下的時候了。2024年4月9日,Northvolt以1430億人民幣的估值,入選《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按照公司負責人的說法,Northvolt還計劃在2025年上市,以衝擊全球電池行業的巔峰王座。
因爲這個緣故,外界也將Northvolt譽爲歐洲的“寧德時代”。可見,Northvolt這家電池公司的前期發展階段,確實比較出色。
逐漸走向下坡路
然而,老話說的好,巔峰之後就是沒落。Northvolt也不例外,很快這家公司就走向了下坡路。
根據2023財年的業績來看,Northvolt的營收只有1.28億美元,但虧損卻達到了11.67億美元。由於看不到未來,以至於諸多投資人紛紛撤資走人。
現金流萎縮以後,Northvolt很快就出現裁員危機了。2024年8月,Northvolt關閉了子公司Cuberg的研發部門,共計裁員200人。
到了9月份,Northvolt再度揮舞裁員大棒,直接在瑞典總部裁了1600多人,裁員數量佔到了全球員工的1/5。這一刻,Northvolt的灰暗結局,基本上也就定下來了。
其實這時候Northvolt還是有大腿可抱的,那就是持股比例21%的最大股東——大衆。
然而,前段時間的大衆,因爲工廠關閉的緣故,也陷入了自身難保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大衆也就只能退出Northvolt的電池項目了。
隨着大衆的撤離,Northvolt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隨之消失殆盡。
到2024年11月份的時候,Northvolt的賬面上只剩下了3000萬美元,只能維持一週時間的運營。在這種情況下,Northvolt也就只能認輸了。
卡爾森表示,公司要想恢復運營,至少還需要10-12億美元。但公司業績這麼差,人人離心離德,誰還能籌集這麼多錢?
於是乎,實在扛不下去的Northvolt,最終申請了破產,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那曾經如此輝煌的Northvolt,究竟是如何走向下坡路的呢?有分析人士指出,該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核心技術。
從產品質量來看,Northvolt生產的電池良品率極低,幾乎賣不出去。很顯然,技術問題是擺在Northvolt公司前面的一道硬傷。
其次,由於Northvolt缺乏成熟的供應鏈,因此公司的原材料常常陷入短缺境地。沒有原材料,還怎麼造電池?沒有電池,又怎麼完成交付任務?
於是乎,客戶們便紛紛取消了訂單。比如寶馬,就終止了之前簽下的20億歐元合同。
而且Northvolt還得面對亞洲的競爭對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日韓三國的電池企業都挺能打。尤其是中國,在動力電池這方面,佔據了全球85%的市場。
Northvolt的大部分原材料,幾乎都是來自中國。在這種情況下,Northvolt還怎麼競爭?
從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Northvolt輸的並不冤。畢竟步子邁得太大,操盤能力又不行。長此以往,公司倒閉是遲早的事情了。
逆勢上揚的寧德時代
相反,咱們的寧德時代,就一直走着上坡的路線。這一點,從寧德時代取得的成就中就能看出來。
寧德時代於2011年成立,屬於Northvolt的前輩。
從2017-2023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銷售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在2023年,寧德時代的全球出貨量更是佔到了40%,年營業額高達4000億。
目前寧德時代擁有員工11.6萬,子公司遍佈美國底特律、日本橫濱、法國巴黎、德國慕尼黑等地,可謂遍地開花。
不難看出,在賣電池這方面,寧德時代纔是真正的大哥大,龍頭中的龍頭。
那寧德時代爲什麼能成功呢?關於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跟技術有關。
在創業前期,寧德時代並不着急擴張。公司一直穩打穩紮,步步爲營,專攻技術,致力於打造一個領先世界的研發團隊。
而結果也如同人們所預料的那樣。截止到目前,寧德時代的研發人員達到了2萬多人,比許多上市公司的員工總數還多。即便是華爲,也得在寧德時代面前退讓三分。
靠着這些技術人員多年的攻克,寧德時代如今已經掌握了2.9萬項電池專利,位居世界第一。
可見,要想做好一家科技企業,只靠融資和人脈是行不通的。
最關鍵的是,你得有實打實的技術,以及足夠優秀的產品,這樣才能立足於世界。不然的話,就只能被市場淘汰掉了。
歐洲“回心轉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Northvolt的敗北,近期歐洲居然對咱們“回心轉意”了?
11月23日,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歐洲或將取消對華汽車關稅”。這畫風的突變,直接讓衆人閃了老腰。
要知道,之前歐洲對咱們的汽車關稅大棒,揮得那叫一個狠。
比亞迪、吉利、上汽等,紛紛不能倖免,最低加稅17.0%,最高加稅則到了35.3%。外加原本的10%關稅,這一連串稅率加起來,都快奔50%了。
就連特斯拉也順帶被打了一棒。按照歐盟的要求,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也得加7.8%的稅。可見,在對華加徵關稅這方面,歐盟是真不帶心慈手軟的。
但這次歐洲爲什麼就慫了呢?其原因之一,就是Northvolt的破產所致。要不是自家的傻兒子Northvolt能力太弱,玩不過東方那幫卷王,歐洲也不至於這麼快就認慫。
如今Northvolt已經競爭失敗了,歐洲如果還繼續針對中國電車的話,到時候估計連電池都沒得用。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的電車產業還怎麼發展?
歐洲要把中國車供起來?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歐洲不僅不能對中國電車制裁,還能好好把中國電車給供起來。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歐洲是需要中國電車這條鮎魚的,正如我國當年需要特斯拉一樣。
要知道,特斯拉進入中國以前,我國的電車產業鏈還處於參差不齊的狀態。別說電機電控了,就連電池都沒幾個巨頭。
後面隨着特斯拉進入中國,我國的電車產業鏈,瞬間被帶動起來了。
一時間,像電池、內飾、電子設備、車身鈑件等零部件供應廠家,紛紛開啓了羣雄逐鹿的步伐。誰一旦落後,誰就會被市場給淘汰。
在此期間,跟隨特斯拉一起成長起來的配套廠家,悉數崛起。比如寧德時代、天齊鋰業、億緯鋰能、華達科技等,都是在這時候把規模養成的。
而電車供應鏈體系打造成熟以後,電車車企的春風也就吹過來了。像比亞迪、“蔚小理”、零跑、小米SU7、華爲問界等,紛紛登場。自此,中國正式進入了電車制霸時代。
可見,鮎魚對市場的重要性,確實不言而喻。
從特斯拉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歐洲要想發展自己的電池、電車產業鏈,就得學中國這一套。
通過降低中國電車的入境門檻,引入中國技術,來激活自己的電車產業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電車大計。
不然的話,等中美兩國的電車徹底佔據全球市場,那歐洲可就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了。像這樣的結局,想必歐盟方面自己也不願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