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洗腎率世界第1! 醫揭「1隱形殺手」步步侵蝕腎臟
▲臺灣洗腎盛行率高,又有「洗腎王國」的稱號。(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根據統計,臺灣每百萬人有超過3,400人接受洗腎,盛行率世界第一,因此又有「洗腎王國」的稱號。腎臟問題嚴重影響健康狀態,基因醫師張家銘引述研究指出,若與尿酸代謝有關的基因發生變異時,這看不見的敵人恐一步步侵蝕腎臟,再加上國人熱愛高油高鹽食物、缺乏運動、濫用藥物等習慣,更加速腎臟疾病惡化。
張家銘醫師在粉專提到,一項涵蓋超過20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基因影響着臺灣人的腎臟健康,尤其是與尿酸代謝有關的「ABCG2 基因」,當該基因發生變異時,尿酸排泄效率下降,累積的尿酸就像不斷滲漏的水龍頭,滴滴在腎臟上形成壓力。然而,隨着時間推移,恐一步步侵蝕腎臟功能,就像看不見的敵人,逼得腎臟走向不可逆的病程。
雖然基因帶來先天上的脆弱性,但張家銘直言,環境與生活習慣則是導火線,現代人愛喝高油鹽的湯品;熱愛海鮮、內臟等高普林食物;加上長時間工時、缺乏運動、濫用止痛藥與中草藥等習慣,「彷彿在腎臟這臺引擎上,踩下了過載油門。」
▲先天基因發生變異,加上後天習慣不佳,恐加速腎臟疾病發展。(示意圖/達志)
不過,張家銘強調,基因不是命運,而是選擇的指南針,可透過基因檢測瞭解自己的風險地圖,以採取針對性的行動來降低危機。他舉例,有ABCG2基因變異者應嚴格控制尿酸值,避免高普林食物、增加水分攝取,透過規律運動改善代謝。這些小小的選擇,能大幅度減輕腎臟的壓力。
此外,定期健康檢查也至關重要。張家銘說,像是追蹤尿素氮、肌酸酐和尿酸濃度,能使民衆在危險到來前採取行動,同時呼籲千萬別等到腎臟發出求救訊號纔開始重視,那時可能已經太遲了。